历代办刊人的记忆

张广林回顾办刊历程

《炼油设计》近十年来的发展

——纪念《炼油设计》创刊30周年

简短的回顾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继续深入的十年,也是《炼油设计》快速发展的十年。在这十年中,《炼油设计》完成了从铅印排版到微机排版的转变和从手工绘图、贴字到计算机绘图的转变;随着炼油技术的进步以及广大作者的支持,稿源十分充足;也根据广大读者的愿望和要求,《炼油设计》适时地由双月刊变为月刊,信息量增加了一倍;《炼油设计》的印刷质量不断提高,由非标准开本变为标准大十六开本,刊登的广告由1990年的平均每期不到两页,增加到2000年的平均每期16页,不但扩大了信息量,而且增加了编辑部的收入。《炼油设计》还走出国门,分别与《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简称CA)》和《工程索引(Enginee1ing index,简称EI)》杂志社建立了联系。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有63.6%的文章被“CA”摘录,增进了国际间的技术交流,扩大了《炼油设计》的影响。国外一些大公司如阿克苏(Akzo)公司,埃克森(Exxon)公司,石伟(Stone & webster)公司以及法国石油研究院(IFP)等均有订阅。一些国外读者还不时来信或发E-mail索要《炼油设计》或其中刊登的某篇(几篇)文章;同时,《炼油设计》也刊发了若干境外作者的文章。在这十年中,《炼油设计》完成了新老交替,新同志挑起了大梁;编辑质量不断提高;1998年6月起《炼油设计》先后启用了专设的电子信箱——lysj@lpec.com.cn和传真号——0379-4887689,使稿件的传递速度大大加快。《炼油设计》调整、充实了通讯员队伍,进一步拉近了与生产科研的距离。从1999年开始,增设了“世纪之交话炼油”栏目,邀请有关专家就石化工业的主要技术发展撰写回顾、展望和综述性文章。两年来共计刊登专栏文章近20篇,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另外,为促进我国炼油技术的发展,加强技术交流,受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河南省石油学会等的委托,先后编辑出版了加氢、催化裂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论文集10余种,约700万字。1992年和1997年两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成为我国石油化工领域的核心期刊。

加强编者和作者、读者的联系,不断改进编辑工作

    根据编委和通讯员的要求,按照编委会的安排,编辑部利用外出参加会议的机会,1995年以来,先后到洛阳石油化工总厂(副主编王俊海和张广林,编辑杨金鹏和郭吴豫),长岭炼油化工总厂、武汉石油化工厂、石家庄炼油厂、锦西炼油化工总厂(副主编张广林),上海石化股份公司、华东理工大学、高桥石化公司(副主编张广林和编辑吴绍良、杨金鹏),独山子石油化工总厂、乌鲁木齐石油化工总厂、中石化北京设计院和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主编张广林)等单位征求意见和建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归纳如下:

    (1)“对《炼油设计》投稿有惧怕心理,感到水平不够。希望编辑同志对年轻作者的稿件不管刊登与否,均提出宝贵意见,以鼓励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对如何写稿也希望编辑部给予指导。”(石家庄炼油厂张涛语)

《炼油设计》编辑部对年轻作者的文章大部分都提出了修改意见,并且建立了编辑联系卡片,目前仍在逐步改进这方面的工作。关于如何为《炼油设计》撰稿,请参考《炼油设计》的征稿简则(每年的

第1期或第2期)。另外,编辑部还编写了“如何为炼油设计撰稿”,“参考文献的正确写法”和“如何正确使用图表”等资料,在到上述单位征求意见时一般都做了专题介绍,受到普遍好评,并对提高来稿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后将继续这样做,进一步更广泛地征求意见。

    (2)“《炼油设计》使用率很高,图书馆有3套合订本都不够借。据说《炼油设计》稿件采用率只有20%多一点,说明稿源充足;希望能改为月刊,增加信息量,缩短出版周期。”(独山子炼油化工总厂蔡龙康语)

《炼油设计》已从1999年开始改为月刊,信息量增加了一倍。有几期专集还增加了篇幅,如1999年第8期“硫——从原油到产品专集”,内容十分丰富,页码便由72页扩大到84页。

    (3)不少关心《炼油设计》的读者、作者反映:“《炼油设计》的刊名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好象是专门为设计人员看的。希望改一个好名字。”

《炼油设计》编委会非常重视这个意见,并多次召开座谈会。编辑部目前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准备在适当的时候更改刊名。

    (4)“新技术层出不迭,希望多刊登一些综述性文章,指导基层工作,开拓技术人员思路。”(乌鲁木齐石油化工总厂设计院袁保同语)

《炼油设计》编辑部从1999年开始连续两年增加了“世纪之交话炼油”栏目,邀请十几位知名专家撰写了指导性文章。“综述”栏目也将继续办下去。

    (5)“希望刊登超前的知识性文章(如纳米技术),帮助读者充电,即提供较系统的新知识(不是重复教科书),使读者感到有订阅和保存价值。这也有助于增加个人订户。”(金陵石油化工公司南京炼油厂李正西语)

近几年《炼油设计》已在“基础知识”栏目刊登了“石油蜡”和“炼油助剂”等系列文章。其他知识性文章正在筹划之中。

    (6)“国外一些著名科技刊物都定期或不定期开辟有专集,如Hydrocarbon Processing(烃加工),国内尚不多见。贵刊在这方面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硫一一从原油到产品专集》(《硫专集》)对技术人员帮助很大。明年可否出润滑油专集?本人是搞润滑油的,对润滑油有偏爱。”(气高桥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赵江语)

“《硫专集》出得非常及时。从有限的篇幅得到如此多的信息,十分难得。我们将把它保存好,作为手册性的资料随时翻阅。”(延安炼油事业集团公司陈俊发语)近两年已出版了多期《催化裂化专集》以及《先进控制技术专集》和《硫专集》等。今后将继续作好这方面的编辑出版工作,希望广大读者多提供稿件。
3   加强编辑部的自身建设

    当我们跨入新世纪的时候,发现编辑部充满了青春的活力。1990年以前到编辑部工作的只剩下一人了。在这十年中编辑部完成了新老交替工作。原副主编宋新民、王俊海在退休前认真做好传帮带,结合刊物案例,具体分析差错原因;结合刊物特点,补充制定编辑规范。编辑部还为每位编辑人员选定了专业发展方向,并购买了参考资料和工具书,使编辑人员在博和专两个方向上同时发展。

为了提高年轻编辑人员的素质,编辑部认真做好刊物的自检工作,查出问题,举一反三,制订措施,尽量避免重犯类似错误。此外,编辑部还开办了一系列内部讲座,请老同志讲解编辑经验,请参加河南省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主编学习班”的同志介绍编辑规范。此外,还专门邀请有丰富编辑经验的高汉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讲解“科技文稿的加工”,“科技文摘的英译”和“参考文献的标引”等内容,大家一直反映收益匪浅,对提高编辑水平和编辑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编辑部注意到了编辑工作是一项幕后工作。编辑人员既要有精深的编辑知识,又要有广博的科技知识,同时还要有愿为他人做嫁衣裳、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一个普通编辑人员可以编辑、修改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或正在准备晋升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作者撰写的文章,而他们却很难获得科技成果。但他们始终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工作,为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着。这种精神今后还要继续发扬光大。

4    展望未来,充满信心

    《炼油设计》己走过了他的而立之年。回顾过去,硕果累累;展望未来,充满信心。编辑部的全体人员在新的世纪里,将在编委会的指导下加倍工作;同时希望广大读者作者大力支持,积极撰稿。让我们为把《炼油设计》办成精品杂志,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石化工业的建设与发展而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