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成员写于创刊50周年

相遇于创刊半个世纪时

相遇于创刊半个世纪时

编辑 胡艳芳

《炼油技术与工程》编辑部,这是我现在工作、学习的地方。曾经的我如何会想到我会成为一名编辑,游弋在字词、符号、标点、格式之中。缘分就是如此的奇妙,两年前我加入了这个团队,而她从1971年到现在,已经走过了50周年。我和她相遇在创刊50周年之际,相约在半个世纪之时。

50年前,《炼油技术与工程》创刊于一个偏僻的小山沟,一步步从平房、窑洞走出,50年光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走过了动荡的年代,走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走过了大发展的时期,走在了信息大爆炸的现在,记载了一年年炼油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记录了一代代炼油人的努力和骄傲。相对这50年,我加入的时间是多么的短暂,多么的微不足道,但对我又是如此的重要。

初入职时,虽然先熟悉了几天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但面对着分下来的技编稿仍然是手忙脚乱。相关的规定很多,很细致,可是这只是与格式、结构相关的内容,只涉及到一部分工作内容,还有许多内容必须亲自仔细核对、认真求证的。比如文章中的公式是否正确,文中数据单位是否有误,文中数值是否前后矛盾,结论与内容是否相符,图中设备和物流的名称方向是否有错漏,图中的点、线、单位和符号是否错标漏标,表中数据收否有误,参考文献是否写错,以及文中是否有错别字、是否使用正确的术语、是否使用了缩写等等等等林林总总,都需要或翻阅资料或上专业网站查找或反复前后对照,万不可凭主观的印象定论。看文章时需要长期专注盯着电脑,生怕一个闪神就看不到问题,常常搞得眼睛干涩酸胀。

我们的期刊是一份侧重于炼油工程技术的期刊,专业性较强的,我很庆幸,在此之前有着十几年的炼化工艺研发经验,这给我编辑工作迅速上手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帮助。这经验使我在新工作上不是面对着全然陌生的领域,那些设备名称、流程图、性质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总是处处带着熟悉感,帮助我更快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两年过去了,对工作的流程已经熟悉,工作起来更加的顺畅,不再手忙脚乱,但审稿时思想越发地不敢放松了,牢记纰漏最易出现在不经意间。我的英文并不好,而且曾经离我也是相当的遥远,几乎用不到,也就没有了学习英文的动力。但是呢,现在大家要轮流编辑和校对文章的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拖后腿总是不好的,所以半主动、半被迫地开启了英语学习之旅。两年来,英语也是有着长足进步,尤其是专业英语,这算是意外的收获吧。

这两年在编辑工作中学到,工作时必须谨慎、谨慎再谨慎,认真、认真再认真,永不为过。当然除了工作态度,还有其他的收获。明白了再繁杂的工作,只要理清它的流程脉络,顺着脉络走下去,一切就不再那么无从下手。《炼油技术与工程》在炼油领域声誉姣好,获得了很多荣誉,上面的文章也是不乏精品。通过这两年审过的、读过的文章明白了自己知道的、了解的事物很少很少,还有广阔的未知等着探索;通过看各个文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知道了全面了解、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重要性。

每一次的阅稿和审稿是学习的过程,重复但并不枯燥,我正在见证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见证着传承的力量。

作为《炼油技术与工程》的编辑,每一天,痛并快乐着。

前半个世纪,我不在,但现在和未来,我们一起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