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成员写于创刊50周年

初识与憧憬

初识与憧憬

于丰锴

今年是《炼油技术与工程》(原《炼油设计》)创刊第50个年头,恰逢知命之年,但却是我加入编辑部第2个年头,回想19年初入编辑部,作为新编辑,一步步成长,心中有很多感慨,通过这两年的工作和学习,对期刊和编辑部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了憧憬。

1 与期刊和编辑部相遇

2019年8月,研究生刚毕业的我来到了编辑部报道,第一眼的编辑部充满朝气,同事之间关系和睦。一本好的期刊,需要一个优秀的编辑队伍作为后盾,此时的编辑部,汇集老中青三代,即有经验丰富的资深编审,也有充满朝气富有创造力的技术编辑,更有富有管理能力的经理和工程技术经验丰富的公司老总。在这里我深刻地了解了《炼油技术与工程》这本创刊于1971年的优秀期刊,她从最初的刻蜡板、油印、赠阅,发展成为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成为石化行业科技期刊的一面旗帜。在这里我知道了陈俊武院士制定的“侧重工程,突出应用,兼顾学术性”的期刊宗旨,了解了我们期刊发展目标的伟大蓝图,我为自己有幸进入编辑部,参与期刊办刊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每每收到新排出来的期刊,作为一个编辑,我都会由衷的感到欣慰,这每一本期刊都汇集着整个编辑部和所有作者的努力,从初审到复审再到终审,三审制度确保收录的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好文章,从一校到二校再到三校、集体审读,三校制度确保发出的每一篇稿件都是零差错,看似薄薄的一本期刊,实际出版要经过层层考核。

2 从研究工作到办刊人

办刊工作不同于高校的研究工作,要从编校标准学起,同时要用到实际化工经验的知识,在师傅和同事的帮助下,我顺利入门。根据目前国家出版行业规定,编辑需要持证上岗,考证包括《出版专业基础》和《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两科,刚入职即面临巨大的考证压力,利用工作和生活之余我读完了2本专业书籍以及相应的2本辅助教材,并参考了往年真题的答题规范,顺利取得了编辑中级证书,成为了一名技术编辑,完成了从一个研究人到办刊人的转变。我国的期刊不同于国外期刊,高校的研究工作主要发表于国外sci,化工类像Apply Catalysis B,ACS Catalysi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一系列期刊,《炼油技术与工程》发展50年来,稿件水平不断提高,实属不易,离不开编辑部前辈们的辛苦付出。两年的时间虽然很短,但这期间我也见证了期刊获得了不少荣誉:参与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EBSCO数据库收录、入选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期刊百强榜、入选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期刊数字期刊二十强。《炼油技术与工程》正在发展的高速公路上快速前进。

现在期刊的发展不再是单一的纸质媒体出版,在我刚进入编辑部就开始从事许多数字出版的工作,参与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建设,协助构建作者微信群,与作者进行点对点沟通,答疑解惑,推进投稿流程化进程,期刊微信群和公众号的维护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精力的事情,需要不停地跟进作者和读者的意见,同时解答投稿过程中的问题,另外期刊出版前后还要上传各大数据库,这些工作即具有周期性,也具有随机性。期刊50周年也是她数字出版的丰富之年,今年微信群,公众号,网刊日趋完善,未来期刊必定会在数字出版领域站稳脚跟。

3 未来憧憬

作为一名基层办刊人,要脚踏实地,也要心怀大志,我想起部门培训时,胡敏老总说的要把《炼油技术与工程》办成中国的《烃加工》,这个目标需要我们编辑部集体的努力。目前《炼油技术与工程》已经成为石化行业科技期刊的一面旗帜,也是展现公司科技实力,宣传公司技术优势的窗口,如何扩大期刊优势,增强影响力,尤其是国外影响力,是我们年轻编辑应当努力思考的问题。经过陈俊武院士及其他老一辈专家的努力,期刊在国外已拥有一定的作者读者基数,我们也收录了诸如斯坦福大学等一流院校的文章。50年来期刊在老一辈专家学者和办刊人的共同努力下,茁壮成长,成绩可喜,作为年轻编辑的我们要抓紧接力棒,在这个新能源变革的年代,适应时代,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