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用豆生产布局变迁及区域比较优势研究

岳慧丽,张蕙杰,李世娟

中国食物与营养 ›› 2022, Vol. 28 ›› Issue (10) : 5-11.

PDF(477 KB)
PDF(477 KB)
中国食物与营养 ›› 2022, Vol. 28 ›› Issue (10) : 5-11.
食物生产

我国食用豆生产布局变迁及区域比较优势研究

  • 岳慧丽,张蕙杰,李世娟
作者信息 +
文章历史 +

摘要

目的:科学合理的生产布局有助于推动食用豆产业健康发展。方法:基于2010—2020年全国31个省区有关数据,采用生产集中度指数法、资源禀赋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法分别分析了2010—2020年我国食用豆生产布局变迁以及区域比较优势。结果:食用豆生产布局方面,2010—2020年间,我国食用豆主产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南方地区,并且总体布局呈继续保持西扩南移趋势。十大食用豆主产区集中在云南、四川、内蒙古、重庆等省;山西、甘肃食用豆发展较快,内蒙古、江苏、河北等5个省食用豆生产集中度波动中呈上升趋势。食用豆区域比较优势方面,云南、四川、甘肃等11个省的食用豆资源禀赋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普遍较高,西部地区和南方地区食用豆生产比较优势相对较高,大部分地区资源禀赋优势逐渐下降,山西、甘肃等少数省份综合比较优势有上升趋势。结论:为食用豆生产布局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食用豆 / 生产布局 / 区域比较优势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岳慧丽,张蕙杰,李世娟. 我国食用豆生产布局变迁及区域比较优势研究[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0): 5-11

参考文献

[1]宗绪晓, 关建平.食用豆类的植物学特征、营养特点及产业化[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3(11):33-36.[J].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03, 0(11):20-25
[2]钱静斐, 张蕙杰.中国食用豆贸易演变特征及现状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 27(02):20-25
[3]罗其友, 李建平, 陶陶, 唐曲.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在农业布局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2(06):27-33.[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2, 0(06):27-33
[4]田静, 程须珍, 范保杰, 王丽侠, 刘建军, 刘长友, 王素华, 曹志敏, 陈红霖, 王彦, 王珅.我国绿豆品种现状及发展趋势[J].作物杂志, 2021, 0(06):15-21
[5]韩昕儒, 宋莉莉.我国绿豆、小豆生产特征及产业发展趋势[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 21(08):1-10
[6]仪登霞, 庞永珍.我国豌豆生产和育种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草地学报, 2022, 44(01):104-113
[7]谢秋霖, 贺晔, 王海滨.山西省食用豆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 0(08):45-46
[8]宫慧慧, 孟庆华.山东省食用豆类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 2014, 46(09):134-137
[9]王玲, 赵丽芬, 田志敏, 董绿凤.昆明市鲜食蚕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 2020(06):[J].农业科技通讯, 2020, 0(06):4-5+8
[10] 蔡鑫鑫, 吕晓丽, 谭娟, 王舒, 张崎峰.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食用豆生产现状与趋势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0(04):160-162
[11]夏先飞, 陈巧敏, 肖宏儒, 杨光, 宋志禹, 梅松.我国食用豆机械化收获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9, 40(05):22-28
[12] 周俊玲, 张蕙杰.世界豌豆生产及贸易形势分析[J]., , (09):131-135+251.[J].世界农业, 2015, 0(09):131-135+351
[13]郭永田.我国食用豆消费趋势、特征与需求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4, 20(06):50-53
[14] 武玉环, 郭静利.我国绿豆价格波动及趋势分析[J]., 2016(18):196-201.[J].北方园艺, 2016, 0(18):196-201
[15]郝晓燕, 张益, 韩一军.中国小麦生产布局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 39(08):40-48
[16]杨慧莲, 王海南, 韩旭东, 郑风田.我国玉米种植区域比较优势及空间分布——基于全国省-年数据测算[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 38(06):921-929
[17]李红霞, 汤瑛芳, 沈慧.甘肃马铃薯省域竞争力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 33(08):36-41
[18]郭延景, 肖海峰.基于比较优势的中国玉米生产布局变迁及优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 43(03):58-68
[19]陈欢, 王全忠, 周宏.中国玉米生产布局的变迁分析[J].经济地理, 2015, 35(08):165-171
[20]杨万江, 陈文佳.中国水稻生产空间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 2011, 31(12):2086-2093
[21]董子铭, 刘天军.中国苹果生产布局变迁的影响:结构效应还是竞争效应[J].北方园艺, 2016(11):173-177.[J].北方园艺, 2016, 0(11):173-177
[22]张强强.中国苹果生产布局演变与优势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23]耿献辉, 卢华, 周应恒.我国梨生产布局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4(04):67-77.[J].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4, 0(04):67-77

基金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豆)
PDF(477 KB)

0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