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t accessed

  • Published in last 1 year
  • In last 2 years
  • In last 3 years
  • All

Please wait a minute...
  • Select all
    |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4, 30(12): 48-55.
    目的:探究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了解情况及消费意愿,调查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
    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消费者进行拦截调查,用卡方检验、无序Logistic回归等分析不同人群特
    征对于预制菜认知情况、购买行为及态度的影响。结果:1 209名被调查者中,59. 7% 的消费者对于预制菜有一定
    了解,61. 2% 的消费者平均每月购买1次预制菜。月饮食支出在3 000~4 000元、每周食用外卖3次以上的家庭具有
    更高的购买频率。目前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接受程度较高,但菜肴安全问题仍是消费者的主要顾虑。与不了解预制
    菜的消费者相比,了解预制菜的消费者具有更高的食用频率[1个月3次、1个月1~3次、1年10次以下频率的OR
    (95% CI) 值分别为10. 021(6. 301~15. 937)、5. 733(3. 731~8. 808)、3. 917(2. 495~6. 149)]。结论:调查结果表
    明,不同区域消费者对预制菜均具有一定了解,且呈积极态度,但对于菜肴的品质安全仍存在顾虑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4): 48-52.
    目的:分析并评价库尔勒香梨中有机酸、可溶性糖、氨基酸及矿物质含量,为合理开发新疆库尔勒香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标方法对库尔勒地区30个不同果园90份库尔勒香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并基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必需氨基酸比值(RAA)、氨基酸比值系数(RC)、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评估其营养价值。结果:库尔勒香梨中有机酸含量9. 10~240 mg/100g,其中含量最高的为苹果酸(128 mg/100g),其次分别为酒石酸(46 mg/100g)、富马酸(26 mg/100g) 和柠檬酸 (25 mg/100g);可溶性糖含量1 200~6 400 mg/100g,含量最高的为果糖(4 993 mg/100g)、最低的为葡萄糖(2 270 mg/100g)。库尔勒香梨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其中,常量元素中K含量最高(153. 39mg/100g),其次为Mg(12. 98 mg/100g)、Ca(12. 89 mg/100g)、P(12. 46 mg/100g)等,微量元素中含量最高的为Zn (0. 791mg/100g),其次为Fe (0. 443 mg/100g)、Cu (0. 098 mg/100g) 等;与《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 中梨(代表值) 比较,Ca、P、K、Na、Mg、Zn、Mn元素含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库尔勒香梨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Asp含量最高(89. 30 mg/100g),其次为Glu(21. 3 mg/100g)、Val(12. 27 mg/100g)、Leu (11. 90 mg/100g)、Ser(11. 67 mg/100g) 等;呈味氨基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DAA、SAA、BAA和AAA;与《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 中梨(代表值) 比较,Asp、Thr、Ser、Glu、Gly、Ala、Val、Met、 Ile、Leu、Phe、Lys、His、 Pro含量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从营养价值分析来看,库尔勒香梨矿物质中K、Zn、Cu元素的%RNI(AI) 值均超过20%,氨基酸的比值系数分(SRC) 为68. 9%,表明库尔勒香梨中氨基酸种类较齐全、必需氨基酸比例均衡。结论:库尔勒香梨有机酸、可溶性糖、氨基酸及矿物质含量丰富,营养价值较高。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2): 77-80.
    目的:昆布、海带、紫菜含有丰富的碘元素,是重要的膳食碘来源。对其中碘形态进行分析,明确无机碘和有机碘的分布,为科学补碘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分别采购多批次昆布、海带和紫菜(包括坛紫菜、条斑紫菜)。样品经前处理后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在氦气模式下测定各样品总碘含量,样品经液相色谱阴离子交换柱分离后测定无机碘含量,根据测定的总碘和无机碘含量计算得出样品有机碘含量。结果:昆布、海带、紫菜的总碘含量分别为(174. 79±63. 94)(124. 81±72. 94)(46. 49±23. 23) μg/g,其中无机碘所占比例分别为(86. 76%±2. 90%)(67. 95%±9. 29%)(29. 85%±10. 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紫菜中坛紫菜的无机碘含量占比(23. 09%±2. 54%) 低于条斑紫菜(38. 28%±9. 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昆布、海带
    中的碘大部分以无机碘形式存在,在紫菜中则主要以有机碘形式存在。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4, 30(12): 42-47.
    目的:总结我国预制菜行业发展因素及现存问题,为引导预制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
    法:基于现有文献、报告及政策法规,梳理我国预制菜行业的发展背景,描述其发展现状,并指出其现存问题。结
    果:在餐饮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驱动以及政策、技术、渠道等环境支持下,预制菜行业在疫情期间迎来发展机遇,
    近两年在我国快速兴起。目前,我国预制菜行业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行业发展呈现出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渗透率
    较低、以企业市场为主、行业竞争激烈等特点,存在标准体系不健全、食品安全与营养难保障、消费者认知度与认
    可度待提高等问题。结论:为促进我国预制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应当完善标准体系、健全监管机制、推动产品研
    发与技术创新、加强预制菜宣传教育。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7): 16-21.
    目的:系统梳理国内外预制菜市场的发展规模、产品类型及技术应用现状,分析消费者需求驱动、供应链升级及政策支持等核心推动力,提出预制菜产业存在的风险和发展建议,探讨其在食品安全、技术升级和产业链协同中的关键问题,并结合文献与案例数据,提出未来发展路径。方法:对比国内外预制菜发展历程、市场规模、产品类型、政策环境、监管现状。结果:国内预制菜产业在食品安全、消费者口味、产品供应链、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风险,不能满足预制菜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趋势,结论:未来预制菜行业需在供应链提升、产业协同、标准体系建设、技术创新、科普宣传等方面加强与技术机构、行业协会的沟通,在质量控制、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中加大力度推进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1): 15-20.
    目的:探究乌鲁木齐市常驻居民的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MS) 及其组分的关联,为开展该疾病的营养干预与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4年3—5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常驻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了解该人群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患病情况和各类食物的摄入频率,同时归纳出不同人群膳食模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之间的关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610名研究对象,MS患者289例,检出率为18%。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共归纳出5种膳食模式,分别为蛋奶坚果膳食模式(19. 88%)、果蔬菌藻膳食模式(22. 54%)、酒肉咸菜膳食模式
    (15. 53%)、主食豆类膳食模式(25. 40%) 和零食饮料膳食模式(16. 65%)。由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酒肉咸菜膳食模式是患MS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患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TG血症、低HDL-C血症的危险因素,果蔬菌藻膳食模式是维吾尔族居民患MS和低HDL-C血症的保护因素。结论:不同的膳食模式与MS及其组分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提倡合理的膳食模式对预防MS及其组分具有重要意义。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7): 5-15.
    目的:通过对食药同源物质红枣相关研究的文献分析,归纳红枣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态势,为其进
    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 (CNKI) 与 Web of Science(WOS) 国内外数据库为数据源,
    应用VOSviewer(1. 6. 19)、CiteSpace(6. 1. 6)、Excel 2019软件对红枣相关中英文文献的整体产出、研究主体及合
    作网络、高被引文献、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2 030篇,红枣的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
    近两年发文量逐渐趋于平缓;研究机构中以塔里木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为代表;收录文献最多的中文期刊是《食品
    研究与开发》;中文关键词显示,红枣的研究热点集中于其成分分析、配方、多糖提取等。英文文献共纳入 2 521
    篇,文献年发量整体也呈现增长趋势;研究机构中以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河北农业大学) 和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China(中国西北大学) 为代表;英文关键词显示,热点集中于红枣多糖的分离以及红枣营养成分的研
    究。结论:红枣研究目前仍处于上升阶段,未来学者们可借鉴和融合经典名方,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深化加强对红
    枣传统功效的研究,特别是基于红枣传统功效的作用机制、理化性质等领域的研究,将有望为红枣食药同源产品的
    开发与创新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1): 5-9.
    目的:比较国内外对认知功能有益或有害的膳食模式特点,为引导科学饮食、开发适用于我国的膳食
    模式提供参考,以便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推广。方法:对国内外探讨使用后验法和降秩回归法得到的膳食模式与认
    知功能或痴呆风险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研究发现,以植物性食物为特征的膳食模式与更好的认知表现相
    关,欧美国家的地域特色膳食模式与较差的认知功能相关。结论:有利于老年人群的认知功能的膳食模式需要包含
    丰富的食物种类,以蔬菜、水果、谷薯类、杂豆类、蛋类、乳品、畜禽肉和水产品作为主要的食物构成,避免红
    肉、脂肪、精制谷物和糖的大量摄入,并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3): 87-90.
    目的:探讨维生素B6辅助治疗,对癫痫患者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50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作次数间均无差异(P>0. 05),具有可比性。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记录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经维生素B6辅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癫痫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2. 16±1. 24) vs (4. 42±1. 12) 次/月],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0. 98±0. 69 ) vs ( 3. 16±1. 05) min](P<0. 001)。且治疗后,两组患者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及心理健康8个方面均较治疗前改善(P<0. 05),且观察组患者,除躯体疼痛外,生活质量其它部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维生素B6辅助治疗可降低癫痫患者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癫痫的临床治疗,可在常规抗癫痫药物的基础上辅以维生素B6治疗,可对患者病情产生积极影响。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4, 30(12): 84-88.
    目的:统计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患者合并肌少症的患病率,分析血清维
    生素D水平与老年T2DM患者合并肌少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13例老年
    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老年人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吸烟史、饮酒史、身高、体重、体育活动情况等一
    般信息、实验室血清25(OH) D3水平检测数据,步速、握力,以及体成分检测数据等。参考亚洲肌少症工作组
    《2019 骨骼肌减少症诊断和治疗》对肌少症患病率进行统计,分析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T2DM患者合并肌少症
    的相关性。结果:老年T2DM 合并肌少症患病率为25. 66%,合并肌少症组患者血清25 (OH) D3 平均水平为
    (25. 14±6. 33) ng/mL,维生素D缺乏率合计为26. 48%,血清25(OH) D3显著低于单纯T2DM组患者,维生素D缺
    乏率显著高于T2DM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 D3水平与老年T2DM合并肌少症患者步速(r=0. 508,
    P<0. 05)、握力(r=0. 483, P<0. 05) 及ASMI得分呈正相关(r=0. 512, P<0. 05)。老年T2DM患者合并肌少症影
    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高、女性、空腹血糖高、HbA1c高以及血清25(OH) D3水平过低是老年糖尿病患者
    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体重正常是保护因素,均有P<0. 05。结论:老年T2DM患者合并肌少症发生率高,血清
    维生素D水平低是合并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是良好的预测因子。故对于老年T2DM患者,应关注血清维生素
    D水平,以预防肌少症的发生发展。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1): 97-100.
    目的:探讨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 DR) 的关系,及维生素D补充对DR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3年6月—2024年
    6月在我院就诊的158例T2DM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身高、体重、疾病史等一般
    信息、实验室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 D3] 水平检测数据等。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DR组和非DR
    组,分析血清25(OH) D3水平与DR发生的关系。进一步将DR患者随机分为维生素D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
    用常规治疗方法和干预,维生素D干预组给予口服活性维生素D3,观察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血清25( OH) D3、
    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及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水平,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158例T2DM患者中,共52例检出患有
    DR,患病率为32. 91%。病程长、FPG水平高、HbA1c水平高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统计分析结果中均有OR
    >1、P<0. 05,而血清25(OH) D3是DR发生的保护因素(OR<1、P<0. 05)。维生素D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
    血清25(OH) D3水平及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FPG、HbA1c、TG、TC及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
    组。结论:T2DM患者DR患病率高,较高的血清25(OH) D3水平是其保护因素,且对DR患者进行维生素D补充,
    可改善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4): 74-77.
    目的:探讨膳食抗氧化指数(DAI) 与儿童支气管肺炎继发支气管扩张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儿童支气管肺炎患儿89例,将继发支气管扩张的患儿21例作为病例组,将未继发支气管扩张的患儿6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食物频率问卷(FFQ) 评估食物摄入量,并计算DAI来评估饮食的抗氧化能力。比较两组膳食摄入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支气管扩张与DAI的相关性。结果:两组腋温≥38℃比例、呼吸频率≥30次/min比例、白蛋白<35. 0 g/L比例、影像学特征比较(P<0. 05),两组在其他方面资料比较(P>0. 05);病例组蛋白质、脂肪、钙、维生素E、维生素C、膳食纤维摄入量均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在
    其他膳食营养摄入情况比较,P>0. 05;病例组DAI评分低于对照组(P<0. 05);DAI与支气管扩张呈负相关(OR:0. 91,95% CI:0. 88~0. 97,P=0. 03)。在调整了腋温、呼吸频率、白蛋白、影像学特征(OR:0. 94,95%CI:0. 89~0. 98,P=0. 04) 和额外调整了卡路里摄入量(OR:0. 92,95% CI: 0. 85~0. 97,P=0. 04) 后,关联仍然显著。结论:富含抗氧化剂的饮食可降低儿童支气管肺炎继发支气管扩张的风险,但是需要更多的纵向研究来证实结果以及潜在的机制。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1): 10-14.
     目的:了解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女性的膳食模式,探讨其与贫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2015年中
    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与贫血的关系。
    结果:共纳入60岁及以上老年女性12 416人,贫血患病人数为1 236(9. 95%) 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女性的膳
    食模式有六种,即水果-蛋奶膳食模式、主食-肉菜膳食模式、调味品膳食模式、全谷物及杂粮膳食模式、酒精-大豆
    膳食模式以及薯类-糖膳食模式。水果-蛋奶模式、酒精-大豆膳食模式和薯类-糖膳食模式是老年女性贫血的危险因
    素,因子评分第四分位与第一分位相比,患贫血的风险为分别为1. 52 (95%CI 1. 27~1. 83,P<0. 000 1)、1. 46
    (95%CI 1. 23~1. 73,P<0. 000 1) 和1. 26(95%CI 1. 06~1. 49,P<0. 05)。主食-肉菜膳食模式是贫血的保护因素,
    与因子评分的第一分位相比,因子评分的第四分位患贫血的风险为0. 80(95%CI 0. 68~0. 94,P<0. 05)。结论:我
    国60岁及以上老年女性贫血患病率和膳食模式存在关联,从改变膳食模式的角度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有利于预
    防贫血的发生。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5): 23-28.
    目的:分析自2016年《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国特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
    的使用情况。方法: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 等法规,对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使用范围和用量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发现,约80%的注册特医食品使用了添加剂,其中柠檬酸盐、三氯蔗糖和磷
    脂最为常见。探讨了添加剂在特医食品中的具体作用,并针对不同适用人群提出了选择建议,如苯丙酮尿症人群的
    特医食品不应添加阿斯巴甜。结果:指出了当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建议强化法规遵循、基础研究和上市后监
    测。结论:特医食品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合理设计配方,加强标签管理,确保产品安全和营养性。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7): 67-73.
    目的:探讨应用中国膳食质量问卷评价的膳食质量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基于“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II期项目”的筛查数据,于2023年8月—2024年1月针对符合条件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开展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测和问卷调查。使用中国膳食质量问卷 (DQQ) 收集膳食信息,计算全球膳食推荐 (GDR) 评分与膳食多样化评分 (DDS) 评价膳食质量,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24年版)》诊断标准确定糖代谢状态。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质量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结果:2 469名研究对象纳入数据分析,男性 1 485 人 (60. 14%),年龄 (45. 76±6. 20) 岁。正常血糖、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分别有 1 052 人
    (42. 61%)、908人 (36. 77%) 和509人 (20. 62%),3组人群的GDR评分和DDS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与正常血糖人群相比,糖尿病人群的膳食质量评分更低 (P<0. 05)。调整协变量后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DR评分和DDS评分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 OR (95% CI) 分别为 0. 92(0. 86~0. 98) 和 0. 83(0. 72~0. 95)。结论:与正常血糖相比,糖尿病人群的膳食质量更差,GDR评分和DDS评分与糖尿病患病呈显著负相关。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5): 16-22.
    目的:系统评价咖啡因摄入对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影响。方法:以“咖啡因”“运动”“身体活动”“锻
    炼”“健身”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等7个数据库中检索自
    2011年1月—2023年7月国内外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且,根据中国食
    物与健康证据质量评价体系,对纳入文献的证据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均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
    显示,单次摄入每次3~6 mg/kg体重咖啡因能够增强运动人群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证据等级为良,推荐等级为C。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咖啡因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存在较强的个体特异性,其效果和推荐剂量因运动项目、剂量和时
    间等因素而异。结论:单次摄入3~6 mg/kg体重的咖啡因有助于提升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7): 22-28.
    目的:综述检测食用农产品包装中重金属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技术,为后续包装材料重金属检测方法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为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的控制和监管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检索关于食用农产品包装重金属检测的研究进展,从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技术两方面进行归纳、阐述,并对相关重金属检测技术在包装材料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结果:常规原子光谱技术、无机质谱技术、电热蒸发 (ETV) 固体进样分析技术、X射线荧光(XRF) 光谱技术、激光样品导入分析技术、生物传感和免疫技术等可以用于包装材料中重金属的检测,各种检测技术具有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其中ETV、XRF、激光等固体进样技术是最有希望实现包装材料重金属快速检测
    的手段。结论:未来仍需要发展快速、准确、灵敏、高通量的食用农产品包装重金属分析方法,实现现场可视化、智能化检测,保障包装材料质量和食用农产品安全。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4): 65-68.
    目的:对江苏省镇江地区0~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进行评估,探讨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0 868例0~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收集镇江地区0~6岁儿童的一般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 D水平,统计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维生素D 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江苏省镇江地区10 868例儿童中,维生素D 营养状况充足者共6 015例(55. 35%)、不足者3 185例(29. 31%)、缺乏者1 668例(15. 35%)。主要抚养人文化水平为大专及以(OR=0. 904, 95%CI:0. 835~0. 993)、日均活动时间≥2 h(OR=0. 912, 95%CI: 0. 723~0. 976)、哺乳期喂养方式为混合
    喂养(OR=0. 832,95%CI:0. 683~0. 942) 和配方奶粉(OR=0. 884, 95% CI:0. 693~0. 913) 是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保护因素;而年龄(OR=1. 734,95% CI:1. 083~3. 149) 近3月贫血(OR=1. 194,95%CI:1. 028~2. 178)、反复上呼吸道感染(OR=1. 484,95%CI:1. 119~2. 798) 及反复腹泻(OR=1. 312,95%CI:1. 184~2. 591) 是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危险因素。结论:镇江地区0~6岁儿童维生素D不足/缺乏发生率高,应关注0~6岁儿童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适当干预,以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7): 80-83.
    目的:探讨孕期膳食纤维摄入量与妊娠期糖尿病 (GDM) 孕产妇产后体重滞留 (PPWR) 的关联。方
    法:回顾性选取本院 2020年 1月—2022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GDM孕产妇 200例,将患者按照是否发生 PPWR分为
    PPWR组 (n=93) 以及非 PPWR组 (n=107),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
    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 评价膳食纤维摄入量预测GDM孕产妇PPWR的预测价值。结
    果:两组患者膳食纤维、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孕期体重增加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膳食纤维摄入低、脂肪摄入高、孕期体重增加过量是GDM孕产妇PPWR的影响
    因素 (P<0. 05)。ROC 分析结果显示,膳食纤维的预测曲线下面积为 0. 813,标准误为 0. 030 (95%CI:0. 755~
    0. 871),youden=0. 49,此时敏感度为66. 25%,特异度为82. 50%。结论:膳食纤维摄入量在GDM孕产妇PPWR中
    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建议纳入检测指标。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7): 74-79.
    目的:探讨膳食炎症指数 (DII) 与老年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骨质疏松症 (OP) 的关联,明确DII
    与OP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及潜在阈值效应。探讨膳食炎症指数 (DII) 与老年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骨质疏
    松症 (OP) 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 2022年 1月—2024年 12月于本院就诊的 167例老年
    T2DM 患者,通过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 (FFQ) 计算 DII,基于三分法分为抗炎倾向组 (DII<-5. 10)、中间组
    (-5. 10≤DII≤-2. 55) 和促炎倾向组 (DII>-2. 55)。检测骨密度 (BMD)、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6(IL-6) 等及骨代谢指标,分析组间差异及 DII与 OP的剂量反应关系 (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 (RCS) 模型)。结
    果:促炎倾向组 (DII>-2. 55) 老年T2DM患者的年龄、BMI、糖尿病病程、饱和脂肪摄入、总热量摄入及炎症标志
    物CRP水平显著高于中间组和抗炎倾向组,而膳食纤维、25-OH-D水平、MET-h/wk、股骨颈及腰椎BMD均显著降
    低,且骨质疏松症患病率 (51. 67%) 显著高于中间组 (30. 56%) 和抗炎组 (14. 29%)(均P<0. 001)。促炎组促炎
    因子IL-6、TNF-α、IL-1β水平显著升高,抗炎因子IL-10水平显著降低,骨钙素水平下降,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
    C端肽、甲状旁腺激素及尿钙排泄量呈梯度升高 (均 P<0. 001)。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
    DII与骨质疏松症风险呈显著剂量反应关系 (趋势检验P<0. 001),中间组和促炎组发病风险分别为抗炎组的2. 589
    倍 (95%CI:1. 234~5. 432) 和5. 123倍 (95%CI:2. 345~11. 187)。限制三次样条模型表明,DII与骨质疏松症风
    险存在非线性关联 (P非线性=0. 025),DII每增加1单位,风险升高23. 4% (OR=1. 234,95%CI:1. 156~1. 318),
    且在DII=-3. 82处存在拐点,提示阈值效应。结论:促炎饮食模式与老年T2DM患者OP风险显著相关,且存在剂量
    反应关系和阈值效应,提示通过膳食干预控制炎症可能降低OP发生风险。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7): 91-94.
    目的:对研制使用的《7天24小时饮水调查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为开展居民饮水行为调查提供准
    确可靠的工具。方法:系统查阅国内外参考文献、使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筛选调查条目,设计形成《7天24小时饮
    水调查问卷》(初稿)。在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孕妇及老年人饮水行为调查中使用 《7天 24小时饮水调查问卷》,
    并对问卷进行调整和完善,最终形成了《7天24小时饮水调查问卷》。选取饮水与健康相关领域的专家10名对问卷
    的不同维度和条目进行评分,评价问卷内容效度 (维度或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tem-level CVI,I-CVI;问卷水平内容
    效度指数:scale-level CVI,S-CVI)。在河北省某高校中选取30名18~23岁健康大学生 (男女各半) 评价问卷重测信
    度。结果:《7天24小时饮水调查问卷》共包括饮水时间、饮水量、饮水类型等6个维度,共41个条目。问卷经过
    专家咨询后形成且有较好的逻辑性,表明问卷表面效度良好。问卷内容效度中各维度的CVI值均在0. 900~1. 000之
    间,机遇一致率 (P
    c
    ) 小于0. 010,调整后Kappa值 (K* ) 为0. 899~1. 000。问卷各条目的CVI值均在0. 800~1. 000
    之间。问卷平均内容效度指数 (S-CVI) 为0. 941。两次调查结果呈正相关,重测信度为0. 896~0. 904,不同性别间
    相关系数无显著性差异 (Z=0. 1031,P>0. 05);男性和女性两次调查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 (P=0. 125、P=0. 053)。
    结论:《7天24小时饮水调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良好,可以在人群饮水调查研究中推广使用。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1): 72-81.
    目的:探索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纳米硒对谷子农艺性状、小米营养品质、小米中硒形态及含量的影响,采用代谢组学分析与小米生长和营养品质有关的差异代谢物及其作用通路,明确谷子叶面最佳的纳米硒喷施量,为富硒小米的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金苗K5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4个供硒水平:清水对照(T0)、22. 5 g/hm2 硒(T1)、33. 75 g/hm2 硒(T2)、45 g/hm2 硒(T3),于抽穗期、灌浆期进行叶面喷施,研究谷子农艺性状、小米颜色、营养成分、硒形态和含量,通过热图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等方法确定喷施硒肥后小米的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并以此分析硒肥对小米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叶面喷施22. 5 g/hm2 (T1) 纳米硒时,谷子
    的株高、茎粗、穗长、穗粗、穗重、产量均达到最大值(P < 0. 05),较对照组(T0) 分别增加了7. 9%、15. 4%、
    14. 5%、18. 8%、13. 5%、9. 8%;小米的a值达到最大值(P < 0. 05),b*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T0)(P < 0. 05);小
    米的脂肪、总膳食纤维、直链淀粉、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提高8. 33%、19. 56%、2倍、36% 和13. 36%
    (P < 0. 05),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B1含量分别降低1. 70% 和7. 14% (P < 0. 05);小米总硒含量随着叶面喷施硒浓度
    的增加而升高,其中,仅T1组小米中的硒含量接近《T/CATEA 003—2022:富硒农产品硒含量标准》的规定。小米
    中的硒形态均为有机硒,分别为硒代胱氨酸(SeCys2)、硒代蛋氨酸(SeMet),其中硒代蛋氨酸占总硒的比例为
    96. 80%;在对照组小米和富硒组小米中共筛选出213个差异代谢物,涉及的主要代谢通路有24条。其中,精氨酸、
    谷胱甘肽等代谢物上调促进精氨酸生物合成、ABC转运蛋白等代谢通路,与谷子的农艺性状提高有关;菊二糖、半
    乳糖酸等参与淀粉和蔗糖代谢、半乳糖代谢等代谢通路,与小米的营养品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直链淀粉)
    的改善有关;9种磷脂酰胆碱和甘油磷酸胆碱等参与甘油磷脂代谢、醚类脂质代谢、亚油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等
    代谢通路,与小米的营养品质(脂肪) 改善有关。叶面喷施22. 5 g/hm2纳米硒时,谷子有最佳的农艺性状、小米的
    营养品质显著改善、小米中的硒形态均为有机硒且硒含量接近标准规定的富硒含量。结论:应叶面喷施低于22. 5 g/
    hm2的纳米硒生产富硒小米。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4, 30(12): 73-78.
    目的:探讨实施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手术(PCI) 术后血脂、炎症
    反应程度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 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2023年5月期间实施PCI治疗
    的113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57例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以谷氨酰胺为主的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另外56例患
    者围手术期采取常规饮食指导模式(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心肌酶学、超声心动图指标、炎症反应指标、
    血脂等代谢指标及随访1年患者MACE发生率差异。结果:术前,研究组和常规组的血清CK-MB、cTnI比较,两组
    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48h,两组患者的血清CK-MB、cTnI均显著降低(P<0. 05),但两组之间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前,研究组和常规组的血清hs-CRP、IL-6、TNF-ɑ、IL-10比较,两组之间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48h,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6、TNF-α、IL-10均显著降低(P<0. 05),研究
    组在术后48h的血清hs-CRP、IL-6、TNF-ɑ 水平低于常规组(P<0. 05);术前,研究组和常规组的血清TG、TC、
    LDL-C、HDL-C 比较, 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术后1 周, 两组患者的血清TG 均显著降低
    (P<0. 05), 研究组的HDL-C 较术前显著升高(P<0. 05); 研究组在术后1 周的血清HDL-C 水平高于常规组
    (P<0. 05);术前,研究组和常规组的LVEF、LAD、LVEDV、LVD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LVEDV、LVD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 05),两组的LVEF、LAD较术前显著升高(P
    <0. 05);研究组在术后3个月的LVEF高于常规组、LVD低于常规组(P<0. 05);随访1年,研究组MACE发生率为
    7. 02%、常规组MACE发生率16. 0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老年冠心病PCI患者围手术期实
    施以谷氨酰胺为主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程度、优化血脂水平,并且对患者术后心功能康复有
    利,但在降低MACE发生率方面的作用不明显。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4, 30(12): 37-41.
    目的:调查分析天津市和平区中小学生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方法:2019—2022年收集天津市和平区
    806例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收集中小学生一般情况,采用3 天 24 小时膳食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采
    用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分析中小学生膳食结构、营养状况,以及营
    养状况与相关因素的关系、营养状况与膳食结构的关系。结果:天津市和平区中小学生大多膳食摄入量在推荐范围
    内,但薯类、蔬菜类、水产品、奶及奶制品摄入量偏低,而畜禽肉、盐、油的摄入量偏高。消瘦共52例(6. 45%)、
    超重142例(17. 62%)、肥胖123例(15. 26%)。对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发现,消瘦在女生、小学生及缺乏体育
    锻炼的学生中发生率高;超重、肥胖在男生、小学、11~13岁及14~17岁、母亲文化程度在高中/职高及以下、缺乏
    体育锻炼的学生中发生率高。消瘦中小学生谷类、薯类、蔬菜、畜禽肉、奶及奶制品及油摄入量显著低于体重适宜
    组(P<0. 05);超重、肥胖中小学生谷类、畜禽肉、油摄入量显著高于体重适宜组(P<0. 05),而薯类、蔬菜摄入
    量显著低于体重适宜组(P<0. 05)。结论:天津市和平区中小学生膳食结构尚存在不合理之处,且营养状况不理想,
    应加强学生家长、学校、学生的营养知识、营养观念及营养行为学习和养成。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5): 11-15.
    目的:检索国内外文献,系统循证咖啡因对视觉注意力的影响,便于进一步开展咖啡因健康效应相关
    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咖啡因”“视觉”“视觉注意力”在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中国知网、万
    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检索自2000年1月1日—2023年2月28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
    根据中国食物与健康证据质量评价体系,对咖啡因的视觉注意力改善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共纳入3篇文献作
    为本次综述的主要证据,均为人群随机对照研究。研究显示,咖啡因可以提高视觉注意力,包括警惕性、视觉注意
    力、反应时间、视觉表现、命中率、误报率、响应时间、误差百分比等,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单次摄入280 mg
    及以上咖啡因可以提高视觉注意力,证据等级为良,推荐等级为C级。连续2次摄入咖啡因(300 mg/次,间隔12 h)
    有助于提高视觉注意力,证据等级为良,推荐强度为C级。结论:摄入一定剂量的咖啡因可以对视觉注意力产生影
    响,且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1): 28-34.
    目的:拓宽国际视野,从国外食品安全监管实践中,寻找对我国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和做
    法。方法: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食品监管职能概况、人类食品计划情况进行整理和介绍,重点就2022年
    “奶粉供应危机”导致的食品监管架构改组情况和改进措施开展分析,并结合我国特殊食品监管情况进行比对。结
    果:从我国特殊食品监管架构和法律要求切入,探讨对加强特殊食品监管的几点启示。结论:从强化有效协作、提
    升战略管理水平、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几方面发力,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特殊食品安全监管的现代
    化与科学化水平。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4): 13-20.
    目的:深入探究山东省潍坊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其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方法:采用实地调研、座谈和统计分析,全面收集潍坊市农产品加工业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对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描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结果:潍坊市农产品加工业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方面成效显著,但仍存在结构优化不足、科技研发滞后、品牌建设薄弱、产业链协同整合欠缺等问题。结论: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从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研发创新、深化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整合等方面入手,实施一系列具体举措,为潍坊市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并为同类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助力农业现代化和县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5): 5-10.
    目的:系统评价咖啡因摄入对特定运动项目的实际影响。方法:以“咖啡因”“运动”“身体活动”“锻炼”和“健身”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和Embase7个数据库中检索自2011年1月至2023年7月国内外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且,根据中国食物与健康证据质量评价体系,对纳入文献的证据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均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运动前摄入3~6mg/kg咖啡因,能够明显提高篮球、足球、柔术、跆拳道等项目的运动员的表现水平,证据等级为良,综合评价等级为B。咖啡因对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表现影响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其效果和建议的摄入剂量会受到多种因素如运动项目、摄入剂量以及时间等的影响。结论:适量咖啡因摄入有助于提升篮球、足球、柔术、跆拳道等项目的运动员在运动表现方面的表现水平。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5): 71-77.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精治疗糖尿病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
    TCMSP中草药系统药理学平台和DisGeNET数据库、NCB数据库、TTD数据库分别获取药物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
    及疾病的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 3. 8. 0软件对数据进行“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的网络关系图的构建;使用
    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模型;运用Metascape平台进行GO和KEGG功能分析;通过Pubchem数据库、PDB数据
    库、Chem Bio3D Ultra 14. 0软件、PyMOL 2. 4. 0软件和Auto Dock Tools 1. 5. 6软件对数据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
    筛选出黄精活性成分8个,成分作用靶点75个,黄精与糖尿病共有靶点共29个;主要活性成分为DFV、β-谷甾醇、
    薯蓣皂苷元和黄芩素等,从PPI网络中得到核心靶点为AKT1、TP53、HIF1A等;KEGG富集有癌症、肝炎、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等多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均能自由结合,β-谷甾醇与AKT1
    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结论:黄精治疗糖尿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癌症、肝炎、
    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等多条信号通路有关。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4, 30(12): 5-10.
    目的:了解国内外儿童食物过敏流行情况及预后结局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提取儿童食物过敏的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汇总。结果:综述了国内外儿童食物过敏流行情况、主要致敏食物及多重食物流行情况及其预后结局。结论:不同年龄不同诊断方式报告的儿童食物过敏患病率不同。牛奶、鸡蛋是儿童最主要致敏食物。牛奶和鸡蛋耐受形成较早,多重食物过敏以及花生、坚果、海鲜等引起患儿持续过敏或并发症更值得关注。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2): 5-11.
    目的:提升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有助于其全面共享数字时代所带来的红利,提高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和收入水平,从而推动膳食多样提高以及增进民生福祉。方法:以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的1 742份微观数据为基础,构建涵盖数字技术可及性与适应性的数字素养指标体系,分别从丰富度、均匀度以及离散度三个维度,对数字素养之于农村居民膳食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展开实证分析。结果:数字素养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膳食多样性,具体表现为降低谷薯类消费,同时增加水果、肉类、水产品以及奶制品的消费。数字素养主要是通过促进农村居民兼业和增加家庭社会资本实现膳食多样性的提高。并且,数字素养对于低收入家庭、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膳食多样性的提高具有更为显著的作用。结论:提升数字素养是改善农村居民膳食多样性的有效途径,对保障营养健康和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4): 83-87.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居民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的变化轨迹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 1991—2018年纵向追访数据,将参加3轮及以上追访并有2轮及以上血脂数据且有完整的膳食数据的成年调查对象4 311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基于群组的轨迹模型识别研究对象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轨迹,采用两水平线性随机截距模型分析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轨迹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男性和女性中均识别出3个碳水化合物轨迹组,根据轨迹特征分别命名为“低碳水-下降组”“中碳水-下降组”“高碳水-下降组”。男性和女性中各组人数分别为604 人(30. 11%) 和803 人(34. 84%)、1 059 人(52. 79%) 和1 075人(46. 64%)、343人(17. 10%) 和427人(18. 52%)。以“低碳水-下降组”为对照组,调整所有协变量后,“中碳水-下降组”与“高碳水—下降组”的总胆固醇(TC) 水平分别降低0. 12 mmol/L(95%CI:-0. 22~-0. 01) 与0. 21 mmol/L(95%CI:-0. 37~-0. 05),未发现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轨迹对其他血脂指标的影响。结论:中国成年居民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呈现下降趋势,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轨迹组的TC水平相比其他轨迹组高。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4): 5-12.
    目的:依据维生素D检测方法和数据类型等整理多个国家数据,建立高质量的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数
    据集,为我国人群膳食维生素D摄入量的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基于FoodEXplorer™平台、美国和印度国家食
    物成分数据,筛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并有质量控制的食物维生素D数据,纳入的数据归为总维生素D、维
    生素D2/D3和25(OH) D三组并与我国食物成分表中食物种类及其亚类进行匹配整理。结果:共纳入6个国家871条
    维生素D数据,发现蛋类食物中的总维生素D含量较高,其中鸡蛋蛋黄类为5. 9(3. 2,12. 8) μg/100 g,鸡蛋全蛋
    类为2. 6(1. 8,4. 5) μg/100 g,未加工0. 9(0. 8,1. 0) μg/100 g;煮0. 7 μg/100 g,其次为鱼类2. 7(1. 6,5. 1)
    μg/100 g,而畜肉0. 2(0. 0,0. 6) μg/100 g和禽肉类0. 3(0. 2,0. 8) μg/100 g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结论:
    蛋类食物中的总维生素D含量较高,其次为鱼类,畜禽肉类总维生素D含量较低。该研究暂时弥补了我国食物中维
    生素D数据的缺乏,有助于推进我国人群膳食维生素D摄入状况评估。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1): 93-96.
    目的:统计新生儿维生素A缺乏情况,分析新生儿维生素A营养状况与败血症发生的关系。方法:收
    集2022年6月—2024年2月在我院出生的10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从电子病历中收集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出
    生胎龄、民族、分娩方式、新生儿呼吸窘迫、新生儿感染、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新生儿一般
    信息,以及产妇产次、胎数、母亲年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孕晚期孕妇维生素A补充等产妇信息。采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血清维生素A(视黄醇) 水平测定,依据结果将维生素A营养状况分为正常、边缘性缺乏、
    缺乏。统计新生儿维生素A缺乏情况,分析新生儿维生素A营养状况与败血症发生的关系。结果:新生儿血清维生
    素A水平平均为(154. 27±38. 23) ng/mL,败血症组新生儿维生素A缺乏率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组(P<0. 05)。败
    血症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出生体重高、出生胎龄大、Apgar评分≥7分、孕晚期孕妇维生素A补充≥450IU为新生儿发
    生败血症的保护因素(OR<1, P<0. 05),而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感染、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以及存在维生素A
    边缘性缺乏、维生素A缺乏,为新生儿发生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均有OR>1,P<0. 05)。结论:相比于正常新生儿,
    败血症新生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低,维生素A缺乏率高,且维生素A缺乏是新生儿发生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故
    应关注新生儿的维生素A营养状况,并进行维生素A补充,进而降低败血症的发生,减少新生儿死亡。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4): 94-100.
    目的:描述北京市某高校青年大学生的水摄入量现状,并进一步探究水摄入量与体成分、能量摄入、身体活动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在北京某高校招募符合纳排标准的21名青年大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其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采用身高体重计、体成分仪测量其体格和体成分;使用《7天24小时饮水行为调查问卷》调查其饮水行为;采用3天双份饭和称重法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其食物来源水分及宏量营养素摄入情况;使用三轴加速度计记录其身体活动情况。结果:21名调查对象均完成全部调查,调查对象每日饮水量中位数为1 520 mL,食物水摄入量中位数为1 076 mL,总水摄入量中位数为2 424 mL。单位体重细胞内水分含量小于等于均值的调查对象的饮水量显著高于单位体重细胞内水分含量大于均值组(P<0. 05)。每日食物水摄入量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供能及总能量摄入呈正相关(P均小于0. 05)。结论:大学生水摄入量与体液含量、膳食能量摄入、身体活动等因素有关,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6): 5-11.
     目的:了解高中生各类预包装食品消费频率,分析消费特征与营养素养的关联。方法:采用典型抽样
    方法对杭州市某城区8所高中的学生进行调查;通过线上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各类预包装食品消费频率以及
    营养素养水平。结果:2 386名研究对象消费频率最高的前三类预包装食品依次是奶及奶制品75. 3%,饮料和冷冻
    饮品74. 2%,面包和烘焙制品65. 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生营养素养越高,奶及奶制品消费
    频率越高,饮料和冷冻饮品、方便食品、糖巧果冻等高盐、高脂和高糖类预包装食品消费频率越低。结论:高中生
    高盐、高脂和高糖类预包装食品消费频率较高,尤其是职高和寄宿生。营养素养对消费行为有积极影响,可以通过
    提升营养素养来改善高中生预包装食品消费行为。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4, 30(12): 33-36.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青少年宏量营养素摄入与身体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首次就诊的6~18岁单
    纯性肥胖儿童的临床资料,包括一日24小时膳食记录,身体成分,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宏量营养素摄入与
    身体测量指标,包括BMI、内脏脂肪面积(VFA)、体脂率、全身体脂肪质量指数(FMI)、全身肌肉质量指数
    (MMI) 之间的关系。结果:纳入分析的432例肥胖儿童平均年龄(10. 4±2. 3) 岁。13. 9%患儿蛋白质、49. 5%患儿
    脂肪和10. 0% 患儿碳水化合物供能比高于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MDR)。在调整了肥胖儿童的年龄、性别及总
    能量摄入后,宏量营养素摄入与身体成分指标之间关联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男童中,碳水化合物摄入与BMI呈正相
    关,且与体成分中脂肪相关指标VFA、体脂率、FMI均呈正相关关系;蛋白质摄入与体脂率及FMI呈负相关关系。
    结论:肥胖儿童青少年膳食脂肪摄入超标比例较高,其中男童膳食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摄入对体脂有影响。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1): 35-41.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快速、高效地测定海南番石榴中21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
    谱法。方法 :番石榴样品经充分匀浆后用水超声提取,50%乙腈水溶液稀释后经ACQUITY UPLC BEH C18 (1. 7 μm,
    2. 1 mm×100 mm) 色谱柱分离, 乙腈-0. 2% 甲酸水溶液体系等度洗脱, 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扫描, 多反
    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结果:21种游离氨基酸在各自相应线性范围内, 呈良好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r2) 均大于
    0. 992,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72%~116%,相对标准偏差为1. 9%~7. 2%, 方法检出限为0. 3~7. 8 μg/kg,
    方法定量限为1~25 μg/k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稳定, 适用于海南番石榴中游离氨基酸的
    检测。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4): 21-28.
    目的:综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 抑制肽调节高血压的作用机制、食源性ACE抑制肽的制备方法、分离纯化、活性评价、构效关系及分子模拟作用机制,以期为ACE抑制肽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文献法。结果:从食品原料中提取制备ACE抑制肽的方法主要包括酶解法、发酵法、模拟消化法、合成法等四大类。目前,ACE抑制肽的分离纯化技术已较为成熟。ACE抑制肽的活性研究主要从体外和体内两个方面进行。ACE抑制肽构效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表面疏水性、分子量大小、分子构象等多个方面。结构-活性关系已被用作分析ACE抑制肽的分子作用机制。结论:食源性ACE抑制肽在体内降血压活性及降血压机制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它的构效关系还需深入研究。ACE抑制肽分离纯化过程需要进一步改进,同时还需加强食源性ACE抑制肽安全性研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保障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
  •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5, 31(4): 88-93.
    目的:探索中国北方和南方成年居民各类主食的摄入量与超重/肥胖发生风险关联。方法:依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纵向队列研究,共纳入18岁及以上成人7 288人。采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收集研究对象膳食信息,采用多元cox回归模型分析各类主食每天摄入量与超重/肥胖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北方居民超重/肥胖发生率(70. 08%) 高于南方居民(55. 19%)。北方居民多元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类主食摄入量与超重/肥胖发生风险不存在相关性(P-趋势>0. 05)。南方居民各类主食摄入量与超重/肥胖的多元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面粉及制品摄入量增加,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升高(P-趋势<0. 000 1)。与摄入量第一分位相比,第2、3、4分位水平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比分别是1. 321、1. 136、2. 190。结论:北方地区居民超重/肥胖发生率高于南方地区居民,南方地区居民面粉及制品摄入量与超重/肥胖发生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