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3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3-28
  

  • 全选
    |
    专题论坛
  • 陈晨, 罗蓉, 霍军生, 阚君陶, 李岩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 31(3): 5-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组学技术的发展为精准评估个体之间的差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精准营养/个性化营养领域备受关注。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组学技术在精准营养/个性化营养评估及干预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概述了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代谢组学、肠道微生物组学和多组学等技术在精准营养/个性化营养干预评估中的应用进展。结果:组学技术在精准营养的/个性化营养应用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科学数据,数据具有个性化和多维度特征,在肥胖、脑卒中、不良妊娠和血脂异常的精准干预,餐后血糖精准预测以及改善健康风险等方面有积极的探索应用。结论:组学技术在精准营养和个性化营养评估中起重要作用,在精准营养和个性化营养的发展完善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饶依萍 徐佳漫 郑君娜 柯武康 李芬芬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 31(3): 12-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总结精准营养的创新研究,并将精准营养在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中的各种形式进行比较,归纳出基于精准营养预防和治疗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新策略。方法:对以糖尿病、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为代表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的现有临床数据、文献、报告及政策法规等梳理分析,指出精准营养在慢性代谢性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作用。结果:提出了精确、有效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精准营养治疗的具体方案。结论:精准营养可为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切实保障。
  • 合理膳食
  • 葛贝宁 刘一非 韩诗雯 车会莲 郭晓晖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 31(3): 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国民对营养健康需求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为了将分餐制的实施流程按照国家标准GB/T39002—2020《餐饮分餐制服务指南》推行的“按位分餐”“公共餐具分餐”“自取分餐”三种分餐方式进行规范和区分,对执行分餐活动提供具体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思路。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收集整理我国相关法规和标准,对分餐制的历史演变、文化特性和推行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分餐制具有预防传染性疾病、有助于食物合理搭配、促进营养均衡、节约食物等优点。但目前受文化、菜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居民分餐意识仍待提高。结论:应通过国家层面管理进行标准制定和完善,餐饮企业推广提供实践思路,专业人员创新以满足分餐方式科学性和多样化等方面,合力提高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水平。
  • 朱云霞 张娜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 31(3): 25-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初步构建一般人群饮水素养核心信息条目,并进行专家一致性评价。方法: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当前我国居民的饮水行为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导向,经文献检索与分析,并参考国际国内饮水相关指南及标准的推荐或建议,以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等为理论基础,初步构建一般人群饮水素养核心信息(CoreInformation of Water Intake/Hydration Literacy for General Population) 的概念框架以及维度,并进行证据分析,形成初始条目;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相关领域12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确定核心条目。结果:基于文献分析初拟一般人群饮水素养核心条目,通过电子邮件形式进行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两轮积极系数均为100%,平均权威程度为0. 8375;第二轮条目总得分均值(4. 75,n=20) 较第一轮(4. 72,n=20) 有所提高,总协调系数为第一轮0. 303、第二轮0. 203(P均<0. 001)。最终确定一般人群饮水素养核心条目20条,涵盖认知和技能2个领域,以及多维度。结论:应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对一般人群饮水素养核心信息已基本达成一致。
  • 食物生产
  • 王立平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 31(3): 3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国内外食用花卉资源现状,并对产业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方法:从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梳理总结食用花卉相关的内容。结果:分析了国内外食用花卉历史及发展现状、食用花卉的营养、保健及药用作用,从加工原料、食品原料、花卉蔬菜三个方面介绍了食用花卉与营养健康产业应用现状,对我国食用花卉资源的种类、特点进行了梳理,最后对我国食用花卉助力营养健康产业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结论:食用花卉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作用,未来在技术创新、政策支持、智能化生产的支持下,在改善生活和健康水平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 食物安全
  • 王思睿 仝涛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 31(3): 3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立足新时期发展需求,探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应对资源约束、气候变化与全球供应链风险等多重挑战。方法:基于文献调查、政策梳理、比较分析等方法,系统阐述我国粮食安全的现实基础及其面临的问题挑战。结果:通过“保护-调控-创新-激励-减损”策略,可提升粮食全链条韧性,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与资源高效利用,推动粮食安全向绿色可持续模式转型。结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保护,手段在收储调控,关键在科技创新,动力在政策支持,途径在节约减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支撑。
  • 司原琦 戎卫华 林子君 佟娜 付雨 刘洪宇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 31(3): 4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如何完善和优化食品功能声称的管理。方法:搜集和整理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或地区关于食品和保健食品类似产品功能管理的法规、标准、指南等要求,对比分析上述国家或地区在食品功能声称的定义、分类、证据要求等方面的异同,结合我国食品功能声称管理要求现状、保健功能评价要求和审评工作实践深入研究讨论。结果:系统梳理了研究涉及国家的功能管理情况,重点从功能分类、功能证实、证据类型和数量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归纳和总结了共性和特性。结论:结合国际情况和我国现状,提出了制定专门的食品功能声称管理标准或法规、合理确定食品健康功能评价标准、稳妥研究推进传统功能等几方面的建议。
  • 食品工业
  • 刘嘉钰 李思梦 罗雨欣 陈光宇 谢梦洲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 31(3): 5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酒制多花黄精中12种游离氨基酸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亲水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HILIC-MS/MS) 测定新化(野生)、南平、郴州、邵阳、湘西、凯里、新化(人工)、岳阳、眉山、玉溪、铜仁等11个产地酒制多花黄精中L-丙氨酸、L-精氨酸、L-谷氨酸、L-甘氨酸、L-组氨酸、L-赖氨酸、L-苯丙氨酸、L-脯氨酸、L-丝氨酸、L-苏氨酸、L-酪氨酸、L-缬氨酸等12种游离成分含量,采用多组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评价不同产地酒制多花黄精12种成分含量高低,主成分(PCA) 分析差异性。结果:所建的含量测定方法良好,12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之和在0. 6~4. 8 mg/g之间,L-苏氨酸、L-精氨酸含量相对较高,11个产酒制多花黄精中12种成分由高到低排序为:新野>邵阳>玉溪>新林>铜仁>南平>湘西>凯里>眉山>郴州>岳阳,L-丙氨酸和L-组氨酸为对PCA差异性贡献度最大的两个成分。结论:建立了酒制多花黄精中12种游离氨基酸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了不同产地酒制多花黄精中氨基酸成分的差异,可为多花黄精质量标准研究、资源分布及产品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 丁紫帆 王建林 闫聪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 31(3): 56-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拓宽功能性食品可3D打印种类,尝试将多种可作为食品的中药和糯米配成适合3D打印的材料,得到了八珍糕的最优打印方法。方法:通过测定流变学特性、打印精度和打印样品质构,利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八珍糕的打印条件;并将最佳打印样品与市售产品进行口感比较。结果:八珍糕体系中对打印精度影响最大的是混合中药粉末添加量,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是以50 g去离子水为基质,按质量分数添加混合中药粉末38%、糯米15%,在15 ℃下打印材料。验证试验发现,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八珍糕样品打印精度为90. 91%,样品外观精致无坍塌,且样品较市售产品的硬度、咀嚼性、胶着性显著降低。结论:本研究首创性地制成了外观精致、口感
    改良的中药糕点,为功能性食品的拓展和糯米基材的可打印材料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 孙建光, 孙晓艳, 林顺顺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 31(3): 66-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酶脱支处理对玉米淀粉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普鲁兰酶、胰蛋白酶及糖化酶对玉米淀粉进行了脱支处理,并观测了其结构、粒径、衍射谱、红外光谱、热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及体外消化性。结果:酶脱支处理后,玉米淀粉的颗粒粗糙度上升、粒径增加、离散度降低。以4 ℃/6% 的重结晶淀粉为例,其中位粒径上升了252. 2%;离散程度下降了47. 8%。同时,其热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及体外消化性均显著降低。在0~170 ℃的范围内,酶脱支处理后的玉米淀粉的分解结束温度显著上升。同时以4 ℃/14%的重结晶淀粉为例,其析水率、慢消化淀粉含量和抗性淀粉的含量分别上升了9. 3%、20. 7%和58. 1%。结论:酶脱支处理后,玉米淀粉颗粒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且其热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及体外消化性均显著降低。
  • 营养功能评价
  • 高鹏, 李洋, 屠振华, 孙丽娟, 周周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 31(3): 7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预制菜等预制食品产业作为食品工业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但标准相对滞后,需要不断建立建全标准体系。预制食品标准制定需要设定营养特性指标,引导预制食品产业向营养化发展,提高居民的营养健康水平。方法:分析我国已有的预制菜肴和预制主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中营养特性指标设立情况。结果:我国目前部分预制食品中设立了一些营养特性指标,指标总体设立尚不普及。结论:介绍我国预制菜肴和预制主食不同标准中营养特性指标设定和应用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建立健全我国预制食品标准体系和制定相关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 刘鹏飞 陈程 王凤忠 刘佳妮 杨洋 王琼 何汶璐 孙晶 邹翔 范蓓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 31(3): 76-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鼓槌石斛乙醇提取物(DCLA)、鼓槌石斛水提物(DCLW)、流苏石斛乙醇提取物(DFHA)、流苏石斛水提物(DFHW) 对秀丽隐杆线虫α-突触核蛋白聚集的抑制作用。方法: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生物,实验分为空白组、左旋多巴阳性药组和石斛提取物组,检测0. 1、1、10、100 mg/mL的DCLA、DCLW、DFHA、DFHW 的黄色荧光蛋白荧光强度,检测其抗α-突触核蛋白聚集作用。结果:与空白组相比,DCLA、DCLW、DFHA、DFHW均对α-突触核蛋白聚集显示出显著抑制作用,且在各实验组中,10 mg/mL均为最佳抑制浓度,其抑制活性由大到小为DCLA>DFHA>DCLW>DFHW。从不同溶剂提取方式来看,乙醇提取物比水提物显示出更明显的抑制活性,可能是生物碱类和黄酮类成分发挥的作用。结论:鼓槌石斛和流苏石斛水提物及醇提物均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10 mg/mL DCLA抗α-突触核蛋白聚集作用最强,石斛中的生物碱类和黄酮类可能是神经保护的活性成分。
  • 营养与健康
  • 刘晓静, 司志梅, 马欢欢, 许晶晶, 田鑫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 31(3): 8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谢丽华, 刘丹丹, 魏欣, 赵敏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 31(3): 87-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维生素B6辅助治疗,对癫痫患者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50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作次数间均无差异(P>0. 05),具有可比性。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记录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经维生素B6辅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癫痫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2. 16±1. 24) vs (4. 42±1. 12) 次/月],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0. 98±0. 69 ) vs ( 3. 16±1. 05) min](P<0. 001)。且治疗后,两组患者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及心理健康8个方面均较治疗前改善(P<0. 05),且观察组患者,除躯体疼痛外,生活质量其它部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维生素B6辅助治疗可降低癫痫患者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癫痫的临床治疗,可在常规抗癫痫药物的基础上辅以维生素B6治疗,可对患者病情产生积极影响。
  • 琚绍静, 臧砚超, 梁卫东, 杨丽, 夏艳玲, 刘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 31(3): 91-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个体化营养支持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白蛋白水平及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120例,采用信封法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手术治疗,常规组术后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个体化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营养支持干预。比较两组主动功能锻炼开始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患肢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营养指标、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简表(NRS 2002) 评分、Harris评分、骨代谢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个体化组主动功能锻炼开始时间(1. 82±0. 74) d、首次下床时间(5. 47±1. 88) d、患肢肿胀消退时间(12. 38±2. 54) d、住院时间(11. 32±2. 08) d均短于常规组(P<0. 05)。干预
    前,两组营养指标、骨代谢指标比较无差异(P>0. 05)。干预后,两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 均较干预前升高,且个体化组干预后高于常规组(P<0. 05)。干预后,两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sTRACP5b)、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 均较干预前降低,且个体化组干预后低于常规组(P<0. 05)。干预前,两组NRS 2002评分、Harris评分比较无差异(P>0. 05)。干预后,两组Harris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个体化组干预后高于常规组(P<0. 05)。干预后,两组NRS 2002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个体化组干预后低于常规组(P<0. 05)。个体化组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无差异(P>0. 05)。结论:个体化营养支持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可改善营养状况和骨代谢指标,提高康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