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营养功能评价
    宋咏烨 林咏惟 张娜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6): 61-71.
    目的:唾液酸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组织中,有 50 多种存在形式,其中,N-乙酰神经氨酸 (Neu5Ac)
    和 N-羟乙酰神经氨酸 (Neu5Gc) 是最主要的 2种存在形式。唾液酸具有抗炎、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并
    能有效促进婴儿的认知发育、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目前中国食物成分表中无唾液酸含量数据,本研究旨在总结和
    分析各类食物中唾液酸分布及含量,并推测每日膳食中可能的唾液酸摄入量。方法:在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检索自建库至 2022年 6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纳入测定食物中
    唾液酸分布与含量的定性与定量研究,包括一手研究数据、综述、系统综述等非一手研究数据,语言限定为中英
    文、意大利语;排除与主题无关、重复、数据不完整、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章。结果:共检索出文献 11 187 篇,本文
    共纳入 35 篇文献作为本综述的主要证据,其中,奶及奶制品、动物性食物、蔬菜类、水果类、谷薯类、其他食物
    文献各 15、9、3、2、4、4 篇。研究显示,燕窝中唾液酸含量最高,可高达 116. 2 mg/g。其次是动物性食物、奶及
    奶制品。动物性食物中唾液酸含量在 0~4 574. 298 µg/g、奶及奶制品中唾液酸含量在 28~1 596 mg/L。谷类、蔬菜
    类、水果类食物中含有微量或不含唾液酸,油、薯类中不含唾液酸。总结:动物性食物、奶及奶制品含有唾液酸,
    大豆及坚果类、蔬菜类、水果类、谷类中含有微量或不含唾液酸。
  • 消费与流通
    王家祺, 柴剑波, 刘利亚, 严中光, 郭顺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8): 34-39.
    目的:规范我国铁皮石斛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了解铁皮石斛主要产区贵州、云南、浙江的人群食
    用消费习惯,为铁皮石斛食用安全性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贵州、浙江、云南3
    省份的普通人群进行食用习惯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食用和购买信息、认知性问题等3个方面。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1 078份,3省份铁皮石斛食用过人群显著多于未食用人群,“偶尔”食用、1~5年食用历史、泡茶
    食用等人数较多,认为普通人群可以食用、婴幼儿不适用、增强免疫力功效等认知问题的选择占多数。不同省份之
    间、不同年龄、性别对食用频次和历史等信息有一定差异。结论:铁皮石斛在3个省份有一定的食用习惯,应加大
    对食用频次和历史、泡茶用食用方式的风险因素的研究力度,同时应当科学宣导铁皮石斛食用性的认知教育,正确
    对待不同省份之间食用习惯的差异。
  • 合理膳食
    吕美茹 慕迪 游杰 刘爽 张琴 方敏 苏惠 黄绯绯 王惠君 苏畅 杜文雯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4): 15-20.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成年居民早餐在外就餐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城市化对食物环
    境及居民餐饮食物消费行为的影响”项目。本文将早餐在外就餐定义为过去1周早餐时段至少有1次餐饮食物的消
    费行为。选取1 916名不同城市化水平地区的18~65岁城市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的早餐在外就餐行为进
    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对象早餐在外就餐的影响因素。结果:城市居民早餐在外就餐率
    为62. 0%;早餐在外就餐的主要场所为中式小吃快餐店。男性、18~35岁、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低城市化地区、
    吸烟、饮酒以及肥胖的城市居民早餐在外就餐率较高(P<0. 05)。早餐在外就餐居民的不同类别食物的消费率在不
    同性别和城市化水平地区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年龄、不吸烟、不
    饮酒为城市居民早餐在外就餐的保护性因素;高教育程度、低城市化、超重为城市居民早餐在外就餐的危险因素。
    结论:城市居民早餐在外就餐率较高,与年龄、教育程度、城市化水平、吸烟、饮酒及BMI有关,应加强营养宣
    教,促进均衡健康的在外就餐行为。
  • 营养功能评价
    王沛 卢曼 刘鹏 孙君茂 孙桂菊 黄家章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7): 55-60.
    目的:评估常见水果的营养充足率与营养素密度,为消费者在选择水果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
    12 种常见水果,即奇异果 (黄心和绿心)、橙子、草莓、芒果、柠檬、柑橘、香蕉、葡萄、西瓜、梨和苹果,分析
    检测其代表性的 16 种营养素的含量,包括蛋白质、总膳食纤维、维生素 A、维生素 B1、维生素 B2、烟酸、泛酸、维
    生素 B6、叶酸、维生素 B12、维生素 C、维生素 D3、维生素 E、钙、铁及镁等,据此计算营养充足率评分 (nutrient
    adequacy score, NAS) 及营养素密度评分 (nutrient density score, NDS),以衡量水果的营养价值。结果:NAS 较
    高的有奇异果 (黄心)、草莓、奇异果 (绿心) 和柠檬,分别为 14. 62、12. 67、11. 80、10. 09;草莓、柠檬、奇异
    果 (黄心) 和奇异果 (绿心) 的 NDS 也较高,分别为 39. 61、27. 28、23. 98、20. 70。维生素 C 和膳食纤维在奇异
    果中含量丰富,而柠檬和橙子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铁的含量高出现在草莓中,钙和镁的含量高出现在柠檬中。
    结论:奇异果 (黄心)、草莓、奇异果 (绿心)、柠檬和橙子均属于营养充足率和营养素密度较高的水果。
  • 营养功能评价
    宋咏烨 范群艳 林咏惟 周淑益 柳训才 曲畅 申贵元 张娜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5): 52-59.
    目的:系统评价燕窝及唾液酸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
    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数据库中检索自2012年1月— 2023年6月国内外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并根据
    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参照SYRCLE动物实验风险评估工具,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共纳入
    11项研究,其中7篇为动物实验、4篇为体外实验。无论燕窝及唾液酸的来源、给药途径、干预时间和干预剂量是
    否一致,本系统综述的结果均表明,燕窝及唾液酸可以提高健康动物的免疫功能,并具有抗病毒作用,且呈现出剂
    量依赖效应。结论:燕窝及唾液酸对动物具有提高免疫及抗病毒的作用。
  • 营养功能评价
    周淑益 张娜 林咏惟 申贵元 宋咏烨 曲畅 马冠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4): 53-57.
    目的:系统评价燕窝对认知的影响。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
    Embase数据库中检索自2012年9月1日—2022年9月1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
    进行筛选。参照SYRCLE动物实验风险评估工具,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均为动物模
    型实验。无论燕窝的来源、给药途径、治疗时间、治疗目的(营养、治疗或预防) 是否一致,综述结果都表明,燕
    窝可以改善实验动物的认知功能,用于诱导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为子代的认知营养增强剂,对动物暴露于脑
    毒性物质后续产生的认知损伤具有预防保护作用,且呈现出剂量依赖效应。并且,燕窝的促进认知作用可能与燕窝
    或其有效成分可以增强抗氧化能力,降低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结论:动物实验表明,燕窝具有促进认知
    的潜在功效,但因缺乏人群实验,尙无法确定燕窝对人群认知的影响。
  • 食物生产
    杨炎炎 张颢城 祝超然 陈敏静 王秀丽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12): 42-47.
    目的:总结我国预制菜行业发展因素及现存问题,为引导预制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
    法:基于现有文献、报告及政策法规,梳理我国预制菜行业的发展背景,描述其发展现状,并指出其现存问题。结
    果:在餐饮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驱动以及政策、技术、渠道等环境支持下,预制菜行业在疫情期间迎来发展机遇,
    近两年在我国快速兴起。目前,我国预制菜行业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行业发展呈现出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渗透率
    较低、以企业市场为主、行业竞争激烈等特点,存在标准体系不健全、食品安全与营养难保障、消费者认知度与认
    可度待提高等问题。结论:为促进我国预制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应当完善标准体系、健全监管机制、推动产品研
    发与技术创新、加强预制菜宣传教育。
  • 营养与健康
    张宗群, 田雪品, 牛海文, 苏航, 翟铁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 31(1): 97-100.
    目的:探讨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 DR) 的关系,及维生素D补充对DR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3年6月—2024年
    6月在我院就诊的158例T2DM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身高、体重、疾病史等一般
    信息、实验室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 D3] 水平检测数据等。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DR组和非DR
    组,分析血清25(OH) D3水平与DR发生的关系。进一步将DR患者随机分为维生素D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
    用常规治疗方法和干预,维生素D干预组给予口服活性维生素D3,观察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血清25( OH) D3、
    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及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水平,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158例T2DM患者中,共52例检出患有
    DR,患病率为32. 91%。病程长、FPG水平高、HbA1c水平高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统计分析结果中均有OR
    >1、P<0. 05,而血清25(OH) D3是DR发生的保护因素(OR<1、P<0. 05)。维生素D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
    血清25(OH) D3水平及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FPG、HbA1c、TG、TC及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
    组。结论:T2DM患者DR患病率高,较高的血清25(OH) D3水平是其保护因素,且对DR患者进行维生素D补充,
    可改善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

  • 合理膳食
    周锦 邓彦 荣爽 陈依琳 王瑛瑶 杨月欣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 31(1): 5-9.
    目的:比较国内外对认知功能有益或有害的膳食模式特点,为引导科学饮食、开发适用于我国的膳食
    模式提供参考,以便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推广。方法:对国内外探讨使用后验法和降秩回归法得到的膳食模式与认
    知功能或痴呆风险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研究发现,以植物性食物为特征的膳食模式与更好的认知表现相
    关,欧美国家的地域特色膳食模式与较差的认知功能相关。结论:有利于老年人群的认知功能的膳食模式需要包含
    丰富的食物种类,以蔬菜、水果、谷薯类、杂豆类、蛋类、乳品、畜禽肉和水产品作为主要的食物构成,避免红
    肉、脂肪、精制谷物和糖的大量摄入,并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

  • 营养与健康
    王美辰 潘长鹭 杨文利 闫洁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9): 82-85.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青少年血清25-羟维生素D[25- (OH) D] 水平与身体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18岁单纯性肥胖儿童289例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总25- (OH) D水平,采用生物电阻抗法(BIA) 测定身体成分,分析血清25- (OH) D水平与BMI以及体成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血清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率分别为25. 6% 和43. 3%。不同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组的BMI及体成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校正后,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VFA)、脂肪质量指数(FMI)、躯干脂肪质量指数(TFMI) 均与血清25- (OH) D水平呈线性负相关关系。BMI以及体脂率、VFA、FMI、四肢脂肪质量指数(AFMI)、TFMI均与维生素D缺乏患病风险增高有关(P<0. 05)。结论:肥胖儿童身体成分对血清25- (OH) D含量有影响,其中体脂肪量及脂肪分布与维生素D含量有关。
  • 食品工业
    郑敦锦 祝顺 敬思群 谭艳仪 张俊艳 郑庆东 丁志昆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6): 43-50.
    目的:甜菜红易在碱性、高温等条件下发生褪色,分别采用超高压技术 (UHP)、脉冲电场 (PEF)、
    动态高压微射流 (DHPM) 技术对甜菜红进行物理改性,以吸光度值为考察指标,确定合适的提高甜菜红热稳定性
    的物理改性技术。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 及高效液相色谱 (HPLC) 分
    析揭示了超高压处理提高甜菜红热稳定性的机制;以未经超高压处理的甜菜红作对照组、超高压处理的甜菜红为原
    料制作曲奇饼干,验证超高压处理提高甜菜红热稳定性作用。结果:在 400 MPa、保压时间 30 min、室温的处理条
    件下,甜菜红的热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条件下的样品;超高压处理提高了甜菜红的热稳定性,对甜菜红的特征官能
    团没有显著影响,但使其组分比例发生了改变;以超高压处理的甜菜红色素制作的饼干与未处理的相比,烘烤前后
    饼干色差变化幅度小。结论:超高压处理是提高甜菜红色素热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 合理膳食
    王鹏飞 房红芸 李佳玺 华蕾 伍星星 何丽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 31(1): 10-14.
     目的:了解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女性的膳食模式,探讨其与贫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2015年中
    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与贫血的关系。
    结果:共纳入60岁及以上老年女性12 416人,贫血患病人数为1 236(9. 95%) 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女性的膳
    食模式有六种,即水果-蛋奶膳食模式、主食-肉菜膳食模式、调味品膳食模式、全谷物及杂粮膳食模式、酒精-大豆
    膳食模式以及薯类-糖膳食模式。水果-蛋奶模式、酒精-大豆膳食模式和薯类-糖膳食模式是老年女性贫血的危险因
    素,因子评分第四分位与第一分位相比,患贫血的风险为分别为1. 52 (95%CI 1. 27~1. 83,P<0. 000 1)、1. 46
    (95%CI 1. 23~1. 73,P<0. 000 1) 和1. 26(95%CI 1. 06~1. 49,P<0. 05)。主食-肉菜膳食模式是贫血的保护因素,
    与因子评分的第一分位相比,因子评分的第四分位患贫血的风险为0. 80(95%CI 0. 68~0. 94,P<0. 05)。结论:我
    国60岁及以上老年女性贫血患病率和膳食模式存在关联,从改变膳食模式的角度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有利于预
    防贫血的发生。

  • 食物安全
    余欢欢 陈小妹 梁成美 陈春泉 高云慨 尹青春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9): 15-20.
  • 专题论坛
    林咏惟 周淑益 申贵元 曲畅 宋咏烨 方宇杰 张曼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11): 18-27.
    目的:旨在系统评价咖啡因摄入对情绪的影响。方法:以“咖啡因”“情绪”“心理”“心情”“抑郁”
    “焦虑”“压力”“放松”“快乐”“多巴胺”为关键词,检索、整理并归纳2000年1月—2023年2月发表于PubMed、
    Embase、Medlin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和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共7组数据库的中文及英文文献。根据中国
    食物与健康证据质量评价体系,对咖啡因的情绪改善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共纳入文献23篇,其中1项Meta分
    析、18项随机对照试验、4项现况调查。单次摄入200 mg咖啡因有助于改善精神或体力疲劳相关的不良情绪,证据
    等级为良,推荐等级为B。咖啡因摄入70~400 mg/d与长期抑郁症发生风险呈负相关关系,证据等级为良,推荐等
    级为B。但是,摄入400 mg以上咖啡因或可增加焦虑程度,且男性、年轻女性及对咖啡因耐受度较低人群可能对咖
    啡因相关焦虑、压抑情绪更为敏感。结论:摄入咖啡因可对个体情绪产生影响,且咖啡因对情绪的作用可能受到剂
    量、性别、年龄、应用场景等因素的影响。
  • 膳食营养调查
    蔡姝雅 唐增煦 赵丽云 李淑娟 杨宇祥 南晶 李福胜 于冬梅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10): 78-83.
    目的:分析和描述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膳食硒的摄入量、食物来源并进行评价。方法:数据来自“2015—2017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项目,问卷调查获取一般人口学特征,采用3天24小时膳食回顾结合家庭油盐调味品称重的调查进行膳食调查,计算膳食硒摄入量,并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进行评价,采用Kruskal- Wallis H秩和检验比较城乡间膳食硒摄入量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6 890名18岁及以上调查对象,膳食硒摄入量平均值为(39. 0 ± 24. 2) μg/d,中位数为33. 9(24. 4,47. 1) μg/d,男性高于女性,城市居民摄入量高于农村居民,除城市男性以30~44岁年龄组最高,其他人群均以18~29岁年龄组为最高,随后摄入量均随年龄升高而降低。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膳食硒摄入不足(低于EAR) 的比例为78. 7%,处于安全摄入范围(RNI-UL) 的比例为12. 5%,摄入过量(高于UL) 的比例仅占不足0. 1%。膳食硒主要食物来源是粮谷类,其次为畜肉类和鱼虾类。结论: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存在膳食硒摄入不足风险,农村、女性和老年人群的硒摄入不足问题尤为突出。
  • 专题论坛
    周淑益 林咏惟 申贵元 曲畅 宋咏烨 方宇杰 张曼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11): 35-40.
    目的:系统评价咖啡因摄入对耐力运动表现的影响。方法:以“咖啡因”“运动”“身体活动”“锻炼”
    和“健身”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和Embase7个数据库中检索自
    2011年1月—2023年7月国内外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且,根据中国食
    物与健康证据质量评价体系,对纳入文献的证据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均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
    显示,运动前单次摄入3~6 mg/kg体重的咖啡因能够明显提升运动人群的耐力表现;证据等级为良,推荐等级为C。
    值得注意的是,咖啡因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存在较强的个体特异性,其效果和推荐剂量因运动项目、剂量和时间等因
    素而异。结论:运动前单次摄入3~6 mg/kg的咖啡因能够明显提升运动人群的耐力表现。
  • 膳食营养调查
    王婉莹, 朱东林, 冯悦, 张运捷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12): 84-88.
    目的:统计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患者合并肌少症的患病率,分析血清维
    生素D水平与老年T2DM患者合并肌少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13例老年
    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老年人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吸烟史、饮酒史、身高、体重、体育活动情况等一
    般信息、实验室血清25(OH) D3水平检测数据,步速、握力,以及体成分检测数据等。参考亚洲肌少症工作组
    《2019 骨骼肌减少症诊断和治疗》对肌少症患病率进行统计,分析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T2DM患者合并肌少症
    的相关性。结果:老年T2DM 合并肌少症患病率为25. 66%,合并肌少症组患者血清25 (OH) D3 平均水平为
    (25. 14±6. 33) ng/mL,维生素D缺乏率合计为26. 48%,血清25(OH) D3显著低于单纯T2DM组患者,维生素D缺
    乏率显著高于T2DM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 D3水平与老年T2DM合并肌少症患者步速(r=0. 508,
    P<0. 05)、握力(r=0. 483, P<0. 05) 及ASMI得分呈正相关(r=0. 512, P<0. 05)。老年T2DM患者合并肌少症影
    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高、女性、空腹血糖高、HbA1c高以及血清25(OH) D3水平过低是老年糖尿病患者
    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体重正常是保护因素,均有P<0. 05。结论:老年T2DM患者合并肌少症发生率高,血清
    维生素D水平低是合并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是良好的预测因子。故对于老年T2DM患者,应关注血清维生素
    D水平,以预防肌少症的发生发展。
  • 食物安全
    孙一文 周琳 张馥 王晓红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5): 36-42.
    目的:细胞培养肉是贯彻落实“大食物观”理念和“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借鉴新加坡作为全球首
    个批准产品商业销售国家的监管经验,以期为中国细胞培养肉监管和评估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通过综合现有文
    献、政策法规及公开数据,重点研究新加坡的细胞培养肉监管体系和审查评估流程等内容,揭示技术主要风险和监
    管办法。结果:与新加坡相比,中国在细胞培养肉这类新食品原料的审查评估中还需根据技术特性进一步完善和细
    化相关规定。结论:为促进国内细胞培养肉产业健康发展,保障公众权益,建议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细化安全评
    估框架,鼓励制定标准体系,开展前瞻性市场调查分析。
  • 合理膳食
    梁敬 宋超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9): 5-9.
    目的:介绍助推(Nudge) 理论促进食物选择的相关研究,明确现存问题并指出如何运用于我国健康
    食物选择的促进工作中。方法:2007年3月—2023年10月,从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等数
    据库中检索助推理论在健康领域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助推理论促进健康食物选择的实践案例进
    行深入分析。结果:Nudge能够帮助个体选择健康食物,然而也存在待改善的问题。在健康领域,国外已展开了大
    量关于Nudge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 而国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鲜有研究。结论:有必要开展Nudge理论在健康食
    物选择方面的干预研究和实践探索,补充完善中国人群的研究结果。
  • 营养功能评价
    张雅施, 徐翠菊, 张愉, 谢真, 宗爱珍, 刘丽娜, 杜方岭, 李延琪, 徐同成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8): 47-53.
    目的:综述肠道菌群通过利用多糖产生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 以及SCFAs对机体的作用,为
    多糖和SCFAs在营养学上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概述多糖对SCFAs的作用,总结
    SCFAs对机体一些疾病的改善作用。结果:多糖作为碳源被肠道微生物消化利用,通过生成SCFAs在人体健康中发
    挥重要的生理功能。结论:多糖的消化利用与SCFAs代谢和调控慢性疾病密切相关,期待对多糖在SCFAs代谢和慢
    性病改善方面的应用研究有正向的指导作用。
  • 营养与健康
    殷新坤 邹汶蓉 姚磊 孙卓 罗永康 谭雨青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7): 69-71.
    目的:综述了乳清蛋白肽在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方面近几年的情况,对该方向进行了展望。方法:阅读参考乳清蛋白肽相关的研究性论文、综述等。结果:乳清蛋白肽能抑制血管紧张素-I 转换酶、二肽基肽酶 IV、α-淀粉酶和 α-葡萄糖苷酶等。结论:乳清蛋白肽可以在降血压、降血糖以及降血脂等方面发挥功效。
  • 营养功能评价
    张婷婷 王凤忠 谢梦洲 胡生海 陈琳琳 孙晶 范蓓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4): 58-64.
    目的:分析脾气虚与现代慢性疾病的相关性,并对常用补气健脾的中药材、食材、药对及经典药膳方
    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功能性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脾气虚、补气健脾、代谢障碍、药膳等为检索词在
    古籍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结
    果:脾胃气虚证的药理作用研究逐渐深入,补气健脾药物成分研究也达到一定程度,但是对于药食同源食物类的研
    究较少。结论:应加大对药食同源补气健脾产品的研究
  • 营养功能评价
    刘子怡, 李仪晴, 张仁群, 叶靖宇, 张涛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8): 40-46.
  • 营养功能评价
    杜利红 梁克红 关奎 张丽娟 朱宏 尹淑涛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 31(1): 72-81.
    目的:探索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纳米硒对谷子农艺性状、小米营养品质、小米中硒形态及含量的影响,采用代谢组学分析与小米生长和营养品质有关的差异代谢物及其作用通路,明确谷子叶面最佳的纳米硒喷施量,为富硒小米的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金苗K5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4个供硒水平:清水对照(T0)、22. 5 g/hm2 硒(T1)、33. 75 g/hm2 硒(T2)、45 g/hm2 硒(T3),于抽穗期、灌浆期进行叶面喷施,研究谷子农艺性状、小米颜色、营养成分、硒形态和含量,通过热图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等方法确定喷施硒肥后小米的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并以此分析硒肥对小米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叶面喷施22. 5 g/hm2 (T1) 纳米硒时,谷子
    的株高、茎粗、穗长、穗粗、穗重、产量均达到最大值(P < 0. 05),较对照组(T0) 分别增加了7. 9%、15. 4%、
    14. 5%、18. 8%、13. 5%、9. 8%;小米的a值达到最大值(P < 0. 05),b*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T0)(P < 0. 05);小
    米的脂肪、总膳食纤维、直链淀粉、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提高8. 33%、19. 56%、2倍、36% 和13. 36%
    (P < 0. 05),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B1含量分别降低1. 70% 和7. 14% (P < 0. 05);小米总硒含量随着叶面喷施硒浓度
    的增加而升高,其中,仅T1组小米中的硒含量接近《T/CATEA 003—2022:富硒农产品硒含量标准》的规定。小米
    中的硒形态均为有机硒,分别为硒代胱氨酸(SeCys2)、硒代蛋氨酸(SeMet),其中硒代蛋氨酸占总硒的比例为
    96. 80%;在对照组小米和富硒组小米中共筛选出213个差异代谢物,涉及的主要代谢通路有24条。其中,精氨酸、
    谷胱甘肽等代谢物上调促进精氨酸生物合成、ABC转运蛋白等代谢通路,与谷子的农艺性状提高有关;菊二糖、半
    乳糖酸等参与淀粉和蔗糖代谢、半乳糖代谢等代谢通路,与小米的营养品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直链淀粉)
    的改善有关;9种磷脂酰胆碱和甘油磷酸胆碱等参与甘油磷脂代谢、醚类脂质代谢、亚油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等
    代谢通路,与小米的营养品质(脂肪) 改善有关。叶面喷施22. 5 g/hm2纳米硒时,谷子有最佳的农艺性状、小米的
    营养品质显著改善、小米中的硒形态均为有机硒且硒含量接近标准规定的富硒含量。结论:应叶面喷施低于22. 5 g/
    hm2的纳米硒生产富硒小米。
  • 合理膳食
    成雪 杨博 代港 朴玮 李淑娟 蔡姝雅 琚腊红 赵丽云 于冬梅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6): 5-8.
    目的:对中国三省份小学生饮奶干预项目知信行进行评价,为指导小学生科学饮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各抽取海南省、湖北省和四川省的 1 个城市点和 1 个农村点,共计 6 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
    分别选取 1 所推广学生奶的学校作为干预组,1 所没有推广学生奶的学校作为对照组。每日向干预组学生发放
    200 mL 的预包装纯牛奶,同时发放纸质宣传材料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讲座;对照组学校学生不实施任何干预。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调查对象均为小学三、四、五年级学生。结果:对于营养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干预组在干预前后
    “学龄儿童每天的饮奶量”“纯牛奶的作用”“酸奶不可以代替牛奶”的知晓率差值高于对照组。对于营养相关态度
    情况,干预组在干预前后“愿意了解奶类相关的营养知识”“愿意听从书本、老师和家长的饮食指导”“食物喜好纯
    牛奶”“会坚持喝奶”“食物的营养重要”的百分比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对于营养相关行为情况,干预组在干预前后
    “每周饮奶 5 天及以上”“会关注配料表和营养标签”“经常选择奶或者奶制品作为零食”“会主动向家长或者学校索
    要奶”“会主动向家长或老师提出营养健康问题”的百分比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运用营养健康指南,从
    饮奶知识和行为等多方面入手进行宣教和干预,能够提高学生的知信行,促进科学健康的饮奶行为。
  • 食物生产
    刘娇 张丹丹 刘虹 杨林东 闫文杰 熊海容 王海英 王靖 湛蔚 覃瑞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6): 29-37.
    目的:我国地域特色食物资源是实践大食物观大农业观下的多元化食物供给系统的物质基础,因此构
    建其道地性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食物资源的道地品种、道地产区特征、道地营养物质及风味物质三个
    维度,基于生物学、生态学、食品科学等学科,对地域性特色食物资源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每个层面生物特征
    内容的构成、定量手段、相关信息库的建立,以及所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进行了归纳。结果:从品种、种植条件及
    营养和风味三个维度构建了特色食物资源道地性评价体系,基于该体系可以从种植品种、种植条件、以及产品的营
    养和风味特征共三方面保证食物资源的道地性品质的真实性。结论:本研究所提出的道地性评价体系为中国地域特
    色食物的产业发展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为新时代下立足于大食物观、大农业观的中国特色食
    物资源发掘与科学利用,以及实现健康产业中的我国特色食物资源的开发与绿色制造奠定了基础。
  • 营养功能评价
    王肖 沈葹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9): 67-73.
    目的:确定能够测量香蕉摄入的良好生物标志物,为改进营养流行病学膳食暴露测量方法提供思路。方法:采用主题词与关键词相结合的检索策略并手动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列表,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和ISIWeb of Science,检索仅限英文文献,检索时间不限。结果:最终共纳入18篇文献,按代谢物的不同对文献进行分类,其中5-羟基吲哚乙酸(5-HIAA) 13篇、多巴胺(DOP) 8篇、儿茶酚异喹啉类1-甲基-6,7二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Salsolinol) 3篇、相关代谢物的组合与香蕉摄入关系的研究1篇。结论:不同香蕉摄入相关代谢物的组合较单一代谢物的稳健性高,测量香蕉摄入的结果更为可靠。
  • 合理膳食
    张润 欧阳一非 魏艳丽 王惠君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9): 10-14.
    目的:了解食物营养素丰富度指数的构建和应用现状,为建立适合我国的食物营养素丰富度指数提供
    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方式,从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分别检索关键词,总结概括食物营养素丰
    富度指数的构建与应用情况。结果:食物营养素丰富度指数的构建已形成一套科学程序,在国外进行广泛验证研究
    并应用于评价食物营养价值及膳食质量等方面,而国内相关研究比较局限。结论: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
    食物营养素丰富度指数的验证研究。
  • 膳食营养调查
    吴春宇, 王之麒, 罗志强, 方忠维, 王飞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12): 73-78.
    目的:探讨实施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手术(PCI) 术后血脂、炎症
    反应程度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 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2023年5月期间实施PCI治疗
    的113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57例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以谷氨酰胺为主的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另外56例患
    者围手术期采取常规饮食指导模式(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心肌酶学、超声心动图指标、炎症反应指标、
    血脂等代谢指标及随访1年患者MACE发生率差异。结果:术前,研究组和常规组的血清CK-MB、cTnI比较,两组
    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48h,两组患者的血清CK-MB、cTnI均显著降低(P<0. 05),但两组之间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前,研究组和常规组的血清hs-CRP、IL-6、TNF-ɑ、IL-10比较,两组之间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48h,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6、TNF-α、IL-10均显著降低(P<0. 05),研究
    组在术后48h的血清hs-CRP、IL-6、TNF-ɑ 水平低于常规组(P<0. 05);术前,研究组和常规组的血清TG、TC、
    LDL-C、HDL-C 比较, 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术后1 周, 两组患者的血清TG 均显著降低
    (P<0. 05), 研究组的HDL-C 较术前显著升高(P<0. 05); 研究组在术后1 周的血清HDL-C 水平高于常规组
    (P<0. 05);术前,研究组和常规组的LVEF、LAD、LVEDV、LVD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LVEDV、LVD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 05),两组的LVEF、LAD较术前显著升高(P
    <0. 05);研究组在术后3个月的LVEF高于常规组、LVD低于常规组(P<0. 05);随访1年,研究组MACE发生率为
    7. 02%、常规组MACE发生率16. 0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老年冠心病PCI患者围手术期实
    施以谷氨酰胺为主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程度、优化血脂水平,并且对患者术后心功能康复有
    利,但在降低MACE发生率方面的作用不明显。
  • 食品工业
    瞿广胜, 李显娱, 戴乾, 徐林, 韦刚, 刘钰洁, 蔡贵香, 赵连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11): 41-47.
    目的:建立基于凝胶净化色谱(GPC) 前处理方法的鬼伞菌素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
    MS) 和信息依赖增强型子离子扫描(MRM-IDA-EPI) 分析方法,为鬼伞菌属类食源性中毒定量检测、快速筛查提
    供参考依据。方法:鬼伞菌属或血液样本经甲醇水-乙腈混合溶剂超声提取,GPC分离净化UPLC-MS/MS定量检测
    和MRM-IDA-EPI筛查分析。结果:对鬼伞菌素进行低、中、高浓度水平加标回收试验,加标回收率为87. 3%~
    93. 7%、精密度(RSD) 为0. 9%~4. 2%;鬼伞菌素在50~500 μg/L浓度范围内相关系数(r) >0. 9990;方法检出
    限(LOD,S/N=3) 和定量限(LOQ) 分别为2、6 μg/kg,GPC前处理净化方法基质效应系数K=1. 007。结论:所建
    立的鬼伞菌素GPC净化方法基质干扰小,UPLC-MS/MS和MRM-IDA-EPI分析方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灵敏度高,
    适用多种样本类型的分析和筛查。
  • 食物安全
    闫琳 杨大进 彭子欣 李莹 杨舒然 裴晓燕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6): 38-42.
    目的:了解我国市售水果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方法:在全国采集市售水果 3 492份,其中未经加工的
    鲜水果 3 062 份,去皮或预切的水果 430 份。按照国标规定方法检测水果中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
    生李斯特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结果:水果中大肠埃希氏菌的平均不满意率为 2. 32% (81/3 492),其中去皮或
    预切的水果中不满意率为 4. 88% (21/430),高于未经加工的鲜水果的结果 1. 96% (60/3 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水果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和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
    0. 40% (14/3 492)、0. 29% (10/3 492)、0. 52% (18/3 492),去皮或预切的水果和未经加工的鲜水果中 3 种致病菌的
    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P>0. 05)。各种未经加工水果中,哈密瓜微生物污染相对较严重。结论:市售水果中大肠
    埃希氏菌的不满意率和致病菌的检出率较低。
  • 合理膳食
    杨博 于冬梅 杨雪锋 张 帆 李晓辉 李淑娟 成雪 赵丽云 代港 朴玮 陈永祥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6): 13-16.
    目的:研究增加饮奶量对学龄儿童体格发育及体质指数的影响,为学龄儿童精准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
    学研究依据。方法:采用人群干预实验研究方法。研究期间,为干预组在校期间每日提供 200 mL 牛奶,并配合营
    养相关健康教育。在研究结束时,使用 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别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在体格发育、体质指数以及营养
    不良发生率的变化差异。结果:从总体上看,与基线相比,干预组对照组的身高均值的变化分别为 0. 08、0. 06 m,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体重均值的变化分别为 4. 80、3. 58 kg,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消瘦率分别下降 4. 8% 和 1. 4%,超重
    和肥胖率干预组与对照变化相当且均呈下降趋势。结论:增加饮奶量在促进学龄儿童体格发育和改善体质指数的同
    时,不会造成超重肥胖的发生。
  • 食品工业
    续建国 延雨竹 苗恒 徐丽婧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5): 47-51.
    目的:探究不同烹饪方式对金针菇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影响,确定保留金针菇营养的最佳烹饪方
    式。方法:以新鲜金针菇为原料,比较清蒸、水煮、油炸、微波四种烹饪方式对金针菇营养成分中的蛋白质、脂
    肪、还原糖、多糖、多酚、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以新鲜金针菇为对照,清蒸后的金针菇中黄酮含量显著上升
    13. 47%,蛋白质、脂肪、还原糖、多糖、多酚含量分别降低了28. 70%、26. 99%、38. 45%、35. 03%、49. 94%。水
    煮后的金针菇中黄酮含量显著上升9. 25%,其他经测定的营养成分显著降低,蛋白质、脂肪、还原糖、多糖、多酚
    分别降低了61. 86%、28. 32%、45. 31%、62. 95%、60. 58%。油炸后的金针菇与水煮后的金针菇类似,区别在于油
    炸后的金针菇中黄酮含量显著降低13. 31%。微波对金针菇中脂肪、多糖的影响不显著,蛋白质、还原糖、多酚、
    黄酮的含量降低了20. 52%、38. 90%、18. 27%、9. 42%。结论:油炸和水煮使得金针菇营养成分损失较多,清蒸后
    的金针菇营养成分损失相对较少,微波能较好地保留金针菇中的营养成分,因此微波是保留金针菇中的营养成分的
    最佳烹饪方法。
  • 食物生产
    吴怡 朱强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5): 24-28.
    目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SMP) 为全年龄段人群提供针对性营养支持,作为现代医疗保健体系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弥补了传统饮食在特殊医疗需求前的不足,对整个医疗公共卫生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针
    对FSMP产业发展现状不断完善其治理意义重大。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数据调研等方法,深入分析我国FSMP产
    业发展及治理现状。结果:尽管FSMP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仍面临标准体系不完善、监管衔接不畅和临
    床应用不充分的问题。结论:通过规范FSMP标准体系、畅通监管环节和提升临床应用认知度,可有效推动FSMP
    行业稳健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提供持续稳定的可靠保障。
  • 消费与流通
    王佳友 徐扬 王茵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10): 20-29.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我国食物消费研究现状特征与热点进行归纳和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思
    路和决策参考。方法:以1992—2023年中国知网(CNKI) 收录的498篇有关我国食物消费问题的文献为研究对象,
    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结果:从发文数量上来看,食物消费研究文献数量呈现先增后减的态势;
    从核心作者及其合作关系来看,研究力量较为聚集但合作网络效应仍偏弱;从研究机构分布来看,中国农业大学经
    济管理学院在食物消费研究领域发文最多,核心科研机构的研究主体地位较为明显;从载文期刊分布情况看,载文
    期刊总体较为集中和稳定。已有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影响因素、食物消费结构与农业生产结构、
    食物消费与膳食营养等方面,研究热点演化与国家政策的关注点密切相关,早期的研究热点以消费量为代表,中期
    主要以农村居民、绿色食品、城乡差异为代表,后期主要以膳食营养为代表。结论:加工食品消费及其营养摄入是
    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应加强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鼓励采用新的理论方法开展交叉学科热点研究。
  • 合理膳食
    王天同, 席元第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12): 37-41.
    目的:调查分析天津市和平区中小学生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方法:2019—2022年收集天津市和平区
    806例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收集中小学生一般情况,采用3 天 24 小时膳食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采
    用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分析中小学生膳食结构、营养状况,以及营
    养状况与相关因素的关系、营养状况与膳食结构的关系。结果:天津市和平区中小学生大多膳食摄入量在推荐范围
    内,但薯类、蔬菜类、水产品、奶及奶制品摄入量偏低,而畜禽肉、盐、油的摄入量偏高。消瘦共52例(6. 45%)、
    超重142例(17. 62%)、肥胖123例(15. 26%)。对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发现,消瘦在女生、小学生及缺乏体育
    锻炼的学生中发生率高;超重、肥胖在男生、小学、11~13岁及14~17岁、母亲文化程度在高中/职高及以下、缺乏
    体育锻炼的学生中发生率高。消瘦中小学生谷类、薯类、蔬菜、畜禽肉、奶及奶制品及油摄入量显著低于体重适宜
    组(P<0. 05);超重、肥胖中小学生谷类、畜禽肉、油摄入量显著高于体重适宜组(P<0. 05),而薯类、蔬菜摄入
    量显著低于体重适宜组(P<0. 05)。结论:天津市和平区中小学生膳食结构尚存在不合理之处,且营养状况不理想,
    应加强学生家长、学校、学生的营养知识、营养观念及营养行为学习和养成。
  • 营养与健康
    吴晓杰, 张景丽, 康军聪, 吴会芳, 甄立娜, 张英谦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6): 72-75.
    目的:探讨学龄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膳食模式与疾病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 2018年 7月— 2024年
    3 月在本院确诊的学龄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 160 例,并定期在营养科进行营养咨询,均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
    和实验室检测,采用因子分析提取膳食模式,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膳食模式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结果:复发与未复发患儿在年龄、BMI、MP 抗体阳性比例、用免疫增强剂比例、CD4+/CD8+、IgA 方面比较,P<
    0. 05,在性别、用抗过敏药比例、用锌剂比例、CD3+、IgG、IgM 方面比较,P>0. 05;高水平的肉食模式、高水平
    的素食模式与反复呼吸道感染复发相关,在调整混杂因素以后,高水平肉食模式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复发的危险因素
    (OR=2. 52,95%CI:1. 17~5. 21),同时高水平的素食模式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复发的保护因素 (OR=0. 37,95%CI:
    0. 19~0. 86)。结论:学龄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膳食模式与疾病复发之间存在着关联性,在学龄期肺炎支原体
    肺炎患儿的治疗和预防中,应当重视膳食的合理搭配和调节,尤其需要控制肉类的摄入量,适当增加蔬果、谷物、
    豆类等植物性食物的比例,以提高免疫力,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 膳食营养调查
    王烨 金子程 赖建强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4): 71-82.
    目的:为阐明精准营养与婴儿生长发育的关系,建立母乳队列是目前最佳的研究手段之一,梳理和综
    述国内外相关母乳研究队列,旨在为建立标准化的中国母乳队列打下基础。方法:通过在关键词检索国内外开展的
    母乳队列,并对其基本信息和采样相关偏倚风险进行统计、分析和讨论。结果:研究共纳入文献59篇,研究队列
    37项。所有队列都采集了成熟乳,38% 采集了初乳,32% 采集了过渡乳。其中43% 描述采样侧乳房的信息,57% 报
    道了采样时间和采样地点,81%说明了采样方式,54%提供了采样量。除母乳样本外,35%采集了孕晚期母亲血样,
    16% 采集了脐带血,27% 采集了新生儿粪便。结论:我国亟待建立标准化、代表性的母乳队列,其方案设计可以借
    鉴国外已有的母乳队列的经验。
  • 营养与健康
    徐宁, 段圆方, 李勤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8): 84-88.
    目的:观察高谷氨酰胺营养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合并肌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肌少症患者90例为研究人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单
    组4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营养支持治疗,强化组采用高谷氨酰胺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
    (ASMI)、握力、营养指标、修正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 评分、生活质量(SF-36) 评分变化,统计两组营养并
    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ASMI、握力比较,无差异(P>0. 05)。两组治疗后ASMI、握力较治疗前升高,且
    强化组治疗后ASMI、握力较常规组更高(P<0. 05)。两组治疗前营养指标比较,无差异(P>0. 05)。两组治疗后白
    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较治疗前升高,且强化组治疗后营养指标较常规组更高(P<0. 05)。两组治疗
    前M-FES评分、SF-36评分比较,无差异(P>0. 05)。两组治疗后M-FES评分、SF-36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强化组
    治疗后M-FES评分、SF-36评分较常规组更高(P<0. 05)。强化组呕吐、压力性溃疡、吸入性肺炎、胃潴留、腹泻、
    再喂养综合症等发生率分别为24. 44%、11. 11%、11. 11%、13. 33%、35. 56%、28. 89%,均低于常规组,有差异
    (P<0. 05)。结论:高谷氨酰胺营养支持用于COPD合并肌少症患者,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ASMI和握力,降
    低跌倒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 合理膳食
    代港 陈慕磊 成雪 朴玮 杨博 于冬梅 杨雪锋 李晓辉 张帆 陈永祥 李淑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6): 9-12.
    目的:了解并评价饮用奶干预前后小学生食物摄入状况,为改善学龄儿童营养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
    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东、中、西各 1 个省份的各 1 个城市点和 1 个农村点,共 6 个调查点,选取小学 3
    ~5 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推广学生奶的学校学生作为干预组、未推广学生奶的学校学生作为对照组。基线调
    查后,对干预组学生进行以发放预包装纯牛奶和营养健康宣教为主的膳食干预,干预时间为 1 年,同时对学生家长
    进行营养健康宣教。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在谷类食物、坚果、蔬菜、水果、畜禽肉、零食、液态奶、乳饮料
    8 类食物干预前后的摄入量差值有统计学差异;城市儿童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坚果、蔬菜、水果、零食、乳饮料共 5
    类食物干预前后的摄入量差值有统计学差异;农村儿童干预组和对照组在谷类、蔬菜、水果、畜禽肉、液态奶、含
    糖饮料共 6 类食物干预前后的摄入量差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营养教育及膳食干预可有效改善学龄儿童饮奶及膳
    食摄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