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论坛”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题论坛
    兰雨姗 孙良龙 徐晓巍 郭臻 李姣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1): 5-10.
    目的:基于互联网数据、膳食营养相关书籍等构建中国膳食信息数据库,建立膳食信息表达模型,为膳食计算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依据美食杰网站、百度搜索引擎以及《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2016)》 对1 286种菜品的烹饪方式、口味、膳食分类、菜系、菜品类别、膳食图像、菜品名称同义词7类膳食相关信息进行确定和统一,利用MySQL数据库对膳食信息进行定义和组织。结果:定义了膳食信息表、烹饪方式表、口味表、膳食分类表、菜品类别表等9种膳食信息表,并依据表与表之间的关系构建中国膳食信息数据库Mining food-1286。结论:Mining food-1286数据库提供了丰富的膳食信息资源和结构化数据,扩展了膳食信息类型,有助于充分地挖掘膳食背后隐藏的各类信息,解决膳食图像自动识别的问题,可为后续膳食营养计算研究提供支持。
  • 专题论坛
    黄泽颖,唐振闯,黄家章,程广燕,王加启,庄 严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1): 11-13.
    目的:总结西藏膳食现状与营养健康问题。方法:基于典型调查、文献查阅以及已有数据梳理。结果:男性居民的日均蔬果、红肉、食盐及烹调油的摄入量均高于女性;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日均蔬果摄入量较低,而食盐与烹调油摄入量较高;西藏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蔬果摄入量低于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推荐摄入量,但畜肉、钠盐的摄入量超标,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营养相关疾病发生风险较高。结论:改变西藏居民膳食营养应从供需两端发力,制定高原特色健康膳食模式、探索特殊人群营养干预方式以及保障营养优质食物供给,并通过人才、资金、科技推动改善项目长期有效实施。
  • 专题论坛
    李国景 陈永福 王 辉 朱文博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12): 5-11.
    目的:我国食物生产与需求存在不匹配问题,研究居民营养摄入与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及关系,对于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保障食物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历史和政策角度,揭示居民营养摄入与农作物生产结构的变化规律;从营养视角揭示居民宏量营养素摄入量与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之间的匹配问题。结果:1981—2019年,粮食、稻谷、小麦的种植面积比例与人均每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呈现明显的同向变化,而与人均每天脂肪摄入量呈现明显的反向变化。玉米种植面积比例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呈现明显的反向变化,而与脂肪摄入量随时间变化上保持高度一致。豆类种植面积比例与蛋白质摄入量呈现同向变化,豆类和薯类与脂肪摄入量呈现先同向变化后反向变化的趋势,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随时间保持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建立营养导向型的食物供给保障机制,优化品种结构及种植布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推进食物消费与作物生产的营养挂钩。
  • 专题论坛
    冯靖雯 仇玉洁 张文彬 刘爱玲 《儿童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11): 5-11.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综合评价进食速度和进食环境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为制定儿童肥胖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搜索 1993-2022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of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6个中外文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经过筛选,共有28篇文献 (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24篇) 纳入本次研究。进食速度快、用餐时间短、高频次的用餐屏幕暴露、在非就餐区域就餐等与儿童超重肥胖成正相关,温馨的就餐氛围、积极的语言交流可能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降低进食速度、减少就餐时屏慕暴露时间和次数、营造良好的就整氛围,有利于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
  • 专题论坛
    郝明诗 苏笑 王雪瑞 张容 朱文丽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11): 12-16.
    目的:了解照护者营养素养与儿童饮食行为及体重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以北京市大兴区某中等规模公立小学三至五年级 208名学生及其照护者作为研究对象,由照护者及儿童分别填写照护者营养素养和儿童饮食行为问卷,利用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信息管理系统中体检数据计算儿童体重状况。结果,照护者营养素养平均得分61.9分(满分100分),52.9%的照护者具备营养素养 (P); 照护者受教育水平越高,家庭经济水平越高,营养素养得分越高 (P<0.05)。儿童的饮食行为平均得分13.8分 (满分18分),儿童具备营养素养(OR=6.563,95%Cl: 2.878-14.964) 以及照护者具备营养素养 (R=2.740,95%Cl: 1.2206.153) 是影响儿童饮食行为的有利因素 (P0.05)。儿童超重肥胖占比34.7%,与照护者受教有水平有关(P0.05),与照护者是否具备营养素养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照护者营养素养水平与儿童体重是否超重肥胖无统计意义,但其是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目前照护者整体营养素养水平不高,应加强对应人群的健康营养教育工作。
  • 专题论坛
    纪文静 杜娟 李雪玲 徐樨巍 梁爱民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11): 17-23.
    目的:探讨1~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体质量指数(BMI)偏离的相关性,为通过饮食行为干预降低儿童体格发育异常的发生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市某城区随机抽取2所幼儿园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2391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获得儿童的BMI数据,采集儿童家庭基本信息,并对所有儿童进行饮食行为问题的调查,采用多因素Laogisl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BMI的相关性。结果,78.9%的儿童BMI在正常范围,超重合并肥胖儿童占13.3%,消瘦儿童占7.8%。其中超重肥胖检出率最高的为5~6岁儿童 (27.0%),消瘦检出率最高为2~3岁儿童 (13.3%)。多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进食时间过长、零食过多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过分挑食是儿童消瘦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不良饮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不良饮食行为与BMI偏离有高的相关性,应重视儿童期不良饮食行为问题的认识和干预,减少儿童体格发育偏离的风险。
  • 专题论坛
    高彭 尤戈 吕金昌 陈东宛 张雨桐 包丽娜 甄国新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11): 24-28,11.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区中小学生营养素养现状,研究分析某区中小学生营养素养水平与家庭食物环境关联程度,为提高某区中小学生营养素养水平,构建良好的家庭食物环境,预防超重肥胖、营养不足等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随机拍取某区2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共81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收集营养素养与家庭食物环境等相关信息。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清理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 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全部调查对象中,小学 (1~2年级) 学生的营养素养得分为(83.916.5)分,具备营养素养(280分)为70.0%,这一学段学生的营养素养与年级、户口类型有关 (P<0.05)。中高年级组 (3~12年级)学生营养素养得分为 (65.9+9.1)分,具备营养素养(280分)为7.1%,此学段中小学生3~6年级、初中生、高中生具备营养素养比例分别为11.4%、5.8%、2.1%,差异有显著性 (P<0.05),该学段中小学生营养素养水平与年级户口类型、照护者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有关 (P<0.05)。1~12年级中小学生的家庭食物环境得分为 (65.2+7.8)分,家庭食物环境健康 (260分)为75.1%,家庭食物环境得分与年级、户口类型、主要照顾者、照顾者教育水平家庭收入有关 (P<0.05)。学生营养素养与家庭食物环境程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83 (P<0.01)。结论,调查对象营养素养水平较低,与年级、户口类型、照顾者及其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等家庭食物环境有关。
  • 专题论坛
    申贵元 张曼 杨素芳 张娜 池睿欣 李振珲 李子晔 马福昌 马冠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11): 29-36.
    目的:了解青海省农牧区四、五年级小学生家庭食物环境现状,为改善当地学龄儿童家庭食物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青海省3座市 (州)10所小学,抽取94名四、五年级学生以及其对应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填问卷调查家庭食物环境现状。结果:参与调查学生的家庭食物可及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新鲜蔬菜及其制品 (77.7%)、薯类粗杂粮及其制品 (76.6%)、乳类及其制品(74.5%)、水果及其制品(68.1%)、含糖饮料(17.0%)、高糖食物 (11.7%)、高脂食物 (9.6%)、高盐食物(7.4%)。乳类及其制品的可及性在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2.1%vs63.2%,P=0.038)。大部分学生 (56.4%) 月均家庭食物支出占比约为30%~50%,随人均年收入增加而有所提高(R=0.206,P=0.047)。家庭喂养模式在农村以强制模式为主(63.2%).在县城以强制和限制模式并重 (44.6%、42.9%)。绝大多数家庭有较良好的食物规则,男生家庭食物限制得分高于女生(1=2.216,P=0.029)。营养理念较为科学的家长约占33.0%,营养知识掌报较好的家长约占6.4%,总体具有较高营养素养的家长约占8.5%。家长选择食物时考虑最多的三个因素为营养 (83.0%)、卫生(73.4%)、孩子爱吃(61.7%)。结论:青海省农牧区高年级小学生家庭食物环境现状总体良好,明显薄弱之处在于家长营养素养一般特别是营养知识储各极为欠缺。应进一步加强家长的营养宣教,促进营养知识传播,改善家庭食物环境,帮助学龄儿童塑造良好饮食行为。
  • 专题论坛
    周竹君 郝晓燕 程锦慧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10): 5-9.
    目的:围绕我国资源禀赋、居民消费趋势、相关制度与政策,系统梳理大食物观的政策背景、内涵外 延和生成逻辑,据此提出落实大食物观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更好贯彻落实大食物观,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方法:采 用文献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论述大食物观的内涵以及理论和现实生成逻辑。结果:大食物观的基础和前提是保障 粮食安全,落脚点是确保食物供应安全,大食物观的形成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结论:践行大食物观要 加强顶层设计,增强政策设计的前瞻性、系统性和精准性;优化供给结构,推动食物供给由单一生产向多元供给转 变;合理引导消费,促进居民膳食结构转型升级。
  • 专题论坛
    张娜,马冠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06): 5-9.
    目的:了解和分析我国围绝经期女性膳食摄入、身体活动和营养健康现状,为提出围绝经期女性的膳食和身体活动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总结和分析目前现有的围绝经期女性膳食摄入、身体活动与营养健康状况调查与相关干预性的中英文文献。结果:围绝经期女性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卵巢功能从成熟逐渐走向衰退,雌激素等分泌水平下降,不仅导致女性生殖系统功能的改变,还会影响内分泌系统、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增加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抑郁、睡眠障碍、肥胖等的发生风险。围绝经期女性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等情况,而合理的膳食模式以及适宜的身体活动有助于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状况并减轻其相关的临床症状。结论:有必要了解和分析围绝经期女性膳食摄入、身体活动和营养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模式和策略,有助于促进围绝经期女性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水平,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围绝经期;膳食;身体活动;营养;健康
  • 专题论坛
    芦俊博 张建芬 张娜 马冠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06): 10-13.
    目的:通过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蛋白质摄入量对我国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中,自2000年1月—2022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纳入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排除重复、不完整、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献等。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结果:从11 732篇文献中筛选出8篇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证据,检索到蛋白质摄入量情况的研究共3篇,结果显示,45~55岁中国妇女的蛋白质摄入情况普遍不足。检索到蛋白质摄入与骨骼健康的关系的研究共2篇,1项随机对照研究、1项队列研究显示,蛋白质摄入与骨骼健康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妇女中结果具有不一致性。检索到蛋白质摄入与肌肉健康的关系的研究有1篇,1篇横断面研究显示,正常能量高蛋白摄入组具有较好的肌肉含量保持情况。检索到蛋白质摄入与体成分的关系的研究有2篇,1项随机对照研究、1项横断面研究证明,蛋白质摄入促进绝经期后妇女体重减轻,高蛋白摄入能较好地保证体内脂肪比例。结论:蛋白质摄入与围绝经期妇女骨骼健康、肌肉健康及体成分密切相关,但缺乏高质量的科学证据支持,无法进行证据评价,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关键词:蛋白质;围绝经期;骨;肌肉;体成分
  • 专题论坛
    曲畅 周明珠 池睿欣 郭凯威 芦俊博 张娜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06): 14-18.
    目的:了解我国45~55岁围绝经期健康中年女性身体活动情况,综合评价分析身体活动与骨健康及体成分等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中,2000年1月—2022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纳入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排除重复、不完整、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献等。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结果:共有15篇文献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证据,其中有关中国中年女性身体活动描述的文献8篇、骨健康文献5篇、体成分6篇。中国成年女性身体活动水平整体不高,身体活动不足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活动量呈下降趋势。休闲时间身体活动量较少,家务、通勤或工作等非休闲活动是日常身体活动的主要来源。适当增加身体活动有助于提高骨密度,综合评价等级为B级;适当增加身体活动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体脂率、增加骨骼肌含量,综合评价等级为B级。结论:身体活动与围绝经期妇女的骨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还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设计的证据支持。
    关键词:身体活动;骨健康;体成分;流行病学;证据评价
  • 专题论坛
    郭凯威,张建芬,池睿欣,张娜,马冠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06): 19-23.
    目的:通过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综合分析钙摄入量对我国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中,2000年1月—2022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参照WHO推荐的证据评价方法和标准,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从4 309篇文献中筛选出7篇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证据。检索到钙摄入与骨健康的关系的研究共有5篇,结果显示,钙摄入可明显改善和预防围绝经期妇女的骨健康状况。1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每日摄入含250 mg钙的牛奶的女性髋部和股骨颈的骨密度显著增高;2项队列研究显示,钙摄入量与全身骨密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1项横断面研究显示,每日钙摄入量≥600 mg是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而1项横断面研究显示,用维生素D和钙剂组和未用维生素D和钙剂组相比,骨含量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索到钙摄入与肌肉健康的关系的研究有1篇,1项队列研究显示,补充钙和25羟基维生素D可能短期内改善绝经后女性肌力。检索到钙摄入与体成分的关系的研究有1篇,1项横断面研究显示,在女性中膳食钙摄入量与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和脂肪质量测量值呈负相关。结论:钙摄入与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还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设计的证据支持。
  • 专题论坛
    高明波,韩 婷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04): 5-9.
    目的:分析国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探讨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12—2021年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究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 6.1.R2软件对文献的年度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共现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共检索获取205篇相关文献,其中年发文总量虽低,但逐年在不断增长,尤其2019—2021年间的增幅最大。作者与机构间的合作呈现出“高内聚、低耦合”的现象;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作者分别为胡雯、任雪梅、田洪芸;机构分布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及医院为主。研究热点多围绕特医食品、展望、特殊食品、肠内营养、配方设计等;研究趋势为乳铁蛋白和多糖等。结论:2012—2021年间国内对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究的关注度逐渐在增加,但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仍需加强;其研究热点与社会问题紧密相关,并以国家政策为导向,未来研究与发展的潜力巨大。
  • 专题论坛
    姚 魁,梁慕仪,雷跃捷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03): 5-10.
    目的与方法: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通过量化的研究方法,考察新冠疫情期间的营养信息传播下的公众认知、公众态度和公众行为,观察在新冠疫情肆虐下的个人和群体(基于社会和心理根源而生发)的营养信息需求,进而采用不同模式的营养信息传播行为和媒介接触(或其他活动参与),以及如何催发他们对大众媒体或其他来源的营养信息期待。结果:调查显示,受众对该营养健康相关信息具有较高的接触动机,表现了满足心理需要的个人意愿,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等因素在营养信息传播使用与满足中起到不同作用。在移动端新媒体成为获取营养信息主要载体的情况下,受众仍对主流媒体传播的营养信息保持较高信任度,但受众对营养信息的时效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论:基于调查结果,应从如何保证科学性、关注差异性、增强互动性等维度改善营养信息需求使用与满足现状。
  • 专题论坛
    司智陟,王凤忠,张辛欣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01): 5-10.
    目的:聚焦农业与生物科学中二级学科食品科学专业领域,对2016—2021年间国内外科研机构及大学在食品领域的学术产出情况、影响力、研究热点、国际合作等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利用Scopus数据库SciVal统计分析工具和Web of Science 核心数据库中的ESI数据库,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析食品科学领域的前沿与趋势。结果:近年来中国在食品科学领域发文量和质量都稳步提升,但影响力有待加强,国内外合作较紧密,全球热点领域凸显。结论:本研究为未来我国食品科学领域研究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 专题论坛
    胡 霄,张继国,贾小芳,姜红如,王柳森,王志宏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2): 5-10.
    目的:对儿童青少年膳食指数的建立和应用状况进行综述,描述儿童膳食指数的内容、研究对象及评分方法,为我国儿童青少年膳食指数的建立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关键词检索并筛选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儿童青少年膳食指数的构建依据主要为膳食指南或者膳食模式,国内针对儿童青少年建立的膳食指数相对较少。结论:目前缺少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质量指数,有必要增加在该领域的研究。
  • 专题论坛
    任志斌,胡小琪,张 倩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2): 11-15.
    目的:对美国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的建立和实施方法进行综述,描述美国常见的几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的目的、内容、方法及应用对象,为我国开展儿童营养改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关键词、主题词检索相关文献、书籍、报告及网络资料。结果:美国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多年,其针对不同儿童需求实施了多项计划,各计划具有不同特点,全方位保障儿童营养健康。结论: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的建立和实施需有目的性、大局观,财力支持及立法保障。我国可借鉴类似经验,结合各地特点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童营养改善计划。
  • 专题论坛
    付齐齐,吴 洁,刘小晖,姜 珊,赵 慧,薛 白,康 康,陈 暕,杨 博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2): 16-20.
    目的:全面了解青岛市小学生饮奶知识、态度、行为及对奶及奶制品的需求,探索适合小学生的健康宣教模式,提高小学生饮奶量。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青岛7个区市分别随机抽取1所学校,选3~5年级以班级为单位抽取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饮奶知信行相关问卷调查。结果:奶及奶制品知晓率偏低,农村高于城市,牛奶功效知晓率为22.3%,推荐饮奶量的知晓率为37.5%,乳糖不耐受条目及牛奶中营养成分知晓率均低于60%。90.6%的学生愿意学习牛奶相关营养知识,84.8%学生对养成每日饮奶习惯持支持态度。学生每天饮奶量至少300mL的比例为50.0%,有每天都喝奶习惯的比例为52.0%,奶及奶制品由父母或家长提供占80.7%,学校提供占8.7%,学生最喜欢的饮料排名纯牛奶或酸奶占28.7%,果汁占26.1%,碳酸饮料占18.9%,在牛奶和含乳饮料选择中果味乳饮料占19.1%,喝牛奶是自己喜欢和营养需要比例分别为59.5%和31.3%,选购牛奶经常查看商品标签比例为32.8%。结论:小学生奶及奶制品知晓率较低,态度较好,饮奶频率及饮奶量不足,下一步干预应加强奶及奶制品健康教育,培养家庭饮奶氛围,增加学校供奶。
  • 专题论坛
    毕小艺,曹 薇,张 倩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2): 21-24.
    对国内外酸奶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改善儿童营养与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 专题论坛
    赵心田,何晶晶,房爱萍,李可基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2): 25-30.
    目的:探究膳食蛋白质来源及摄入量对成年身高及身高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91—1997年首次纳入的617名男孩(10.0~13.9岁),应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膳食蛋白质来源与成年身高间的关系,应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青春期膳食蛋白质摄入情况与身高生长间的关系。结果:青春期累计平均总蛋白、植物蛋白、动物蛋白质摄入量均与成年身高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140、2.041、0.076;每千克总蛋白、植物蛋白、动物蛋白质摄入量分别为1.61、1.25、0.34 g/(kg·bw·d),与成年身高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034、-0.694、0.785。青春期膳食总、植物和动物蛋白质摄入量与年龄别身高Z评分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000 2、0.008 1、-0.005 0。结论:在每日平均蛋白质摄入量为1.61 g/(kg·bw·d)的男性儿童人群中,青春期单位体重蛋白质摄入量及其来源不影响成年身高或青春期身高生长速度。
  • 专题论坛
    黄丽思,迟宝峰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2): 31-35.
    目的:探讨蒙古族聚居区内儿童青少年膳食模式与近视发生的关系,为近视预防在饮食方面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与正镶白旗10所中小学校的全体4 684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健康检查。通过膳食频率法获得调查对象近1年内摄入各种食物的频率以及摄入量。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近视发生风险与膳食模式的相关性。结果:锡林郭勒盟近视患病率为51.53%,中学高于小学,女生高于男生,汉族高于蒙古族和其他民族(P均<0.05)。该蒙古族聚居地中小学生存在4种膳食模式,分别为蔬菜豆制品膳食模式、主食禽肉膳食模式、饮料甜食膳食模式、蒙古族传统膳食模式。矫正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蒙古族传统膳食模式与近视患病风险呈负相关(OR=0.746,P<0.05)。结论:锡林郭勒盟中小学生总体近视患病率接近全国水平,提示要继续开展学校近视预防保健工作。蒙古族传统膳食模式与近视存在一定关系,可以考虑从饮食方面进行干预以降低青少年近视发生风险。
  • 专题论坛
    许仙峰,王 菲,简远志,周若宇,尹 宁,文 婧,张晓玄,王军波,赵 卓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2): 36-40.
    目的:了解3~6岁儿童气质发育现状及特点,探讨3~6岁儿童气质特征与饮食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朝阳区平房乡5所幼儿园832名3~6岁儿童及其1名主要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拟问卷的方式调查3~6岁儿童的一般状况、养育情况等;分别采用《中国3~7岁儿童气质量表(CPTS)》《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调查评价3~6岁儿童的气质发育特点和饮食行为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气质特征与饮食行为的关系。结果:832名3~6岁儿童气质类型分布情况为平易型23.2%(193名)、中间近平易型32.3%(269名)、中间近麻烦型15.4%(128名)、发动缓慢型15.3%(127名)、麻烦型13.8%(115名)。积极型气质(平易型和中间近平易型)占55.5%,消极型气质(中间近麻烦型、发动缓慢型和麻烦型)占44.5%;不同气质类型和气质分类的3~6岁儿童在挑食、食物响应、不良进食习惯、过饱响应、外因性进食、情绪性进食和主动进食能力等儿童饮食行为维度的得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消极型气质的儿童主动进食能力得分较低,其余维度得分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积极气质,消极气质分别是儿童挑食明显(OR=2.969,95%CI:2.236~3.944)、食物响应高(OR=1.594,95%CI:1.207~2.105)、不良进食习惯多(OR=2.177,95%CI:1.640~2.888)、过饱响应高(OR=1.716,95%CI:1.297~2.270)和外因性进食多(OR=1.838,95%CI:1.393~2.426)的危险因素;积极气质是儿童主动进食能力减弱的保护因素(OR=0.618,95%CI:0.464~0.823)。结论:北京市朝阳区平房乡3~6岁儿童大多数呈现积极气质特征,儿童的气质特征影响儿童饮食行为。
  • 专题论坛
    李景辉,刘乃榕,任 刚,詹 杰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2): 41-43.
    目的:探讨个体化膳食指导对超重肥胖大学生膳食摄入状况、体质指数(BMI)、腰臀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纳入80名某大专院校超重肥胖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个体化膳食指导干预组40名和无干预对照组40名。干预组学生依据膳食指南,结合个体特征进行4个月的膳食指导。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大学生膳食摄入状况、BMI、腰臀比及SF-36量表各项评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大学生每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摄入均较干预前和对照组降低(P<0.05),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量显著增高(P<0.05)。干预组大学生BMI和腰臀比得到有效降低(P<0.05),且SF36量表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和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超重肥胖大学生进行个体化膳食指导,可使大学生膳食结构和摄入量趋于合理,降低BMI和腰臀比,改善生活质量。
  • 专题论坛
    王 鸥,严俊安,黄 建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0): 45-48.
    目的:基于人口老龄化问题,分析老年专用食品的市场需求及其质构分级和测试方法。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与分析提出老年专用食品的市场需求,综述不同国家与组织对于食品质构相关标准的制定情况以及当前食品质构的测试方法,提出老年专用食品产业化生产在质构调整方面的技术难点。结果:我国社会对老年专用食品具有极大需求,但相关食品质构特征参数与测试方法有待进一步明晰,尚无法指导生产。结论:我国老年专用食品发展空间广阔,但相关基础研究仍待加强,产品质量标准尚待建立。
  • 专题论坛
    陈碧霄,何 梅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0): 49-55.
    目的:筛选一种或几种可以用于对标食物质构研究的咀嚼能力评估方法。方法:查找近5年内文献中常用的主、客观咀嚼能力评估方法,筛查可以评估老年人咀嚼能力低下风险,反应咀嚼能力低下老年人真实进食状况的咀嚼能力评估方法,再从中筛选与食物质构的关联性较大、可以一定程度反应咀嚼能力和食物质构关系的咀嚼能力评估方法或指标。结果:最大舌压(MTP)、最大咬合力(MBF)、咀嚼效能(MP)软糖、6分钟咀嚼测试(6MMT)、变色口香糖检测(CCGT)、食物摄入能力问卷(CFQ-10)等方法都适合作为咀嚼能力低下老年人食物质构分级研究的咀嚼能力检测方法或指标。结论:目前适用于食物质构分级研究的咀嚼能力评估方法的研究在国内还是空白,缺乏老年人的客观咀嚼表现的评估手段。因此,需要对老年人的主客观咀嚼能力同时进行评估,这增加了老年人咀嚼能力评估在食物质构干预中应用的难度。同时,现有的老年人的咀嚼能力检测指标,也缺乏与食物质构物性指标关联性的研究。但未来,咀嚼能力评估应用于老年人食物质构改良的指导,将会是解决咀嚼能力低下老年人饮食障碍的重要手段。
  • 专题论坛
    庞邵杰,贾珊珊,方 微,彭文婷,李裕倩,宋 歌,王 勇,綦文涛,张 坚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0): 56-61.
    目的:分析中国老年人群膳食脂肪酸的摄入状况及食物来源。方法:利用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2015)中3 d 24 h膳食调查数据,对18 116名年龄在60岁及以上人群的膳食脂肪酸摄入状况及食物来源进行分析。结果:中国老年人群膳食总脂肪(TFA)、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及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摄入量的中位数分别为53.4、13.4、22.9、14.1 g/d。城市居民SFA和PUFA的摄入量高于农村,而MUFA低于农村(P<0.001),3种脂肪酸的摄入量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P<0.001)。城乡居民的SFA、MUFA、PUFA之比均为1:1.5:1.1。城市和农村ω-6/ω-3 PUFA比例分别为8.5、7.9,城市高于农村(P<0.001)。膳食SFA、MUFA、PUFA的供能比分别为7.1%、12.1%、7.5%。城市居民SFA和PUFA的供能比高于农村(P<0.001),而MUFA的供能比低于农村(P=0.001)。植物油和动物性食物是膳食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分别提供了47.7%和30.1%的TFA。农村居民膳食中ω-3 PUFA来源于植物油的比例高于城市居民(55.3% vs 46.9%)。植物油提供城乡居民膳食中ω-6 PUFA的比例均超过60%。结论:我国老年人群膳食SFA、MUFA、PUFA的摄入量及供能比相对合理,但ω-6/ω-3 PUFA比例偏高,应调整食用油结构,鼓励选择富含ω-3 PUFA的植物油和坚果,进而保持ω-6和ω-3 PUFA的适宜比例。
  • 专题论坛
    沈延琦,贾林林,张嘉晔,王金辰,韩子妍,束 莉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0): 62-67.
    目的:应用膳食平衡指数(DBI_16)评价蚌埠市部分中老年居民的膳食质量,分析其与高血压患病率间的关联。方法:2018年9月—2019年9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蚌埠市2 716名45岁以上的中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社会人口学资料、膳食资料和体格检查资料,并于安静、放松状态下检测其血压及血脂水平。运用SPSS 25.0进行χ2检验、秩和检验和Logostic回归分析。结果:蚌埠市中老年居民处于中度膳食失衡状态(DQD=38),主要表现为低度摄入不足(LBS=24)和低度摄入过量(HBS=14)。在膳食结构中,以谷类、油脂类和食用盐摄入过量为主,而蔬菜、水果、奶类、豆类和水产品则严重摄入不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BS(OR=1.017,95%CI:1.002~1.032)是中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该人群主要存在膳食摄入不足的问题,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
  • 专题论坛
    王玉婷,张召锋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0): 68-72.
    目的:研究维生素与老年人衰弱的相关性。方法:综述了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多种维生素与老年人衰弱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影响机制。结果:明确了血清中多种维生素的低水平状态与老年人衰弱和衰弱表型的相关性,为维生素合理摄入提供证据支持。结论:维生素与老年人衰弱密切相关,未来应积极推动老年群体重视合理的维生素摄入,科学饮食,预防衰弱,促进健康老龄化。
  • 专题论坛
    姬春晖,裴华莲,李 月,蒋 宇,骆朝辉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0): 73-79.
    目的:探索新疆地区膳食模式对中老年人群肌肉减少症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为肌肉减少症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搭配提供参考。方法:于2021年5—9月新疆某三甲医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部作为数据收集点,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中老年人群310例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2部分,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方法探讨新疆地区中老年人群的膳食模式,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膳食模式对肌肉减少症患者的影响。结果:本研究310人中肌肉减少症81例,患病率26%;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段、民族、身体质量指数、文化教育程度、是否吸烟等方面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因子分析获取9种膳食模式,累计因子贡献率达70.824%。校正变量中的混杂因素后,肌肉减少症的保护因素分别为:坚果类膳食模式(OR值0.384,95%CI:0.113~1.306)、乳制品(OR值0.395,95%CI:0.158~0.986;OR值0.728,95%CI:0.314~1.687;OR值0.291,95%CI:0.114~0.742)、其他乳制品膳食模式(OR值0.291,95%CI:0.113~1.306)。酒膳食模式是肌肉减少症的危险因素(OR值3.399,95%CI:1.164~9.9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人群中坚果膳食模式、乳制品膳食模式与肌肉减少症的发病呈负相关是保护因素;酒膳食模式与肌肉减少症发病呈正相关是危险因素;因此,未来应加大对患者的宣教因地制宜地调整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延缓肌肉减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