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生产”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食物生产
    韩昕丽, 梁丹辉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2): 17-20.
    目的:牦牛是高寒藏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是保障牧民生活、提高当地经济效益、推动西部藏区实现
    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拓展牦牛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分析当前
    我国牦牛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实地调研、文献阅读、专家咨询座谈等定性分析方法,
    对中国牦牛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当前,我国牦牛产业发展面临生产管理能力低下、价格稳定基础薄弱
    以及有效消费条件不足等问题,长期制约着牦牛产业向纵深发展。结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加快建设良种繁育
    和利用机制、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建立价格长效稳定机制以及改善消费条件,释放消费潜力等解决方
    案,为我国牦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食物生产
    韩昕丽,梁丹辉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1): 14-18.
    目的:青稞是西藏的重要粮食作物,其种植历史悠久,是藏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更是一种地域标志和民族文化,在地区农业经济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推动青稞产业发展对提高农牧民收入、助推藏区乡村产业兴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利用中国统计年鉴、青海统计年鉴、西藏统计年鉴以及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的数据,从生产、价格、消费和贸易4个方面剖析青稞产业经济的现状、问题。结果: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青稞生产国,但科技投入不足,生产效率低下;精深加工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配套设施滞后,信息化程度不高;销售渠道缺乏,产品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制约了青稞产业向纵深发展。结论:基于青稞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增加科技投入、强化精深加工、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各类园区等方面提出了发展青稞产业的长效机制。
  • 食物生产
    乔永辉,宋 斌,刘 鹏,聂 莹,李维忠,黄家章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11): 37-40,66.
    目的:提出我国特色油料油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路径。方法:采用文献分析、SWOT分析等方法,系统阐述加快推动我国特色油料油脂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全面分析特色油料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机遇和问题挑战。结果,从供给端看,面临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建设相对带后等问题,从消费端看,存在油脂消费总量超标、特色品种摄入不足,过度加工和餐桌浪费严重,居民认知水平较低、健康消费理念尚未形成等问题。结论: 推动我国特色油料油脂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和标准体系建设、推动适度加工和减损增效、加大营养知识普及和消费引导。
  • 食物生产
    李京虎 张逸璇 高飞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09): 5-11.
    目的:“药食同源”类食品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为推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方法:基于整理现有文献、政策法规及公开数据等,探讨“药食同源”的起源及内涵,梳理中药材产业和“药食同源”类食品产业发展现状,指出“药食同源”类食品产业存在的问题。结果:目前,我国“药食同源”类食品产业政策方向明确,国内外关注度持续提高,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增长主力,“药食同源”类中药材进出口强势;但存在研发投入不足、“药食同源”类食品品牌价值低、受国外“药食同源”类食品企业威胁、产业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结论:建议以创新为动力,引领“药食同源”产业发展;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效应;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国外市场;加强融合发展,促进增值增效。
  • 食物生产
    蔡少伦 乌日娜 白晋睿 张璇斐 陈淏玉 侯明慧 徐海泉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07): 5-9.
    1980—2021年中国食物生产供给结构变化及调整建议 蔡少伦,乌日娜,白晋睿,张璇斐,陈淏玉,侯明慧,徐海泉 目的:对我国食物生产供给结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进而为食物生产供给结构优化调整、粮食安全保障、建设健康中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对1980—2021年食物生产、进出口及供给宏观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反映我国的食物生产供给结构变化趋势,对目前食物生产供给结构所产生的问题加以探讨,从而提出未来我国食物生产供给结构的优化建议。结果:粮食的供给量在这一时期逐年上升; 水果和奶类的供给量增长趋势尤其显著;蔬菜、肉类、蛋类、水产品、食糖和植物油等的供给量同样有所提升。结论: 我国食物生产供给结构呈现多元化的同时,也面临着大豆、奶类、植物油等进口量快速上升,薯类、杂豆等部分植物性食物生产量持续下降,肉类国内产量已经低于实际消费量,奶类生产供给和消费需求以及推荐摄入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缺口等问题,为持续调整优化食物生产供给结构,需要综合实施一系列必要举措灵活应对。
  • 食物生产
    王凌宇 王二朋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06): 24-27.
    目的:通过研究消费者对功能性农产品的支付意愿,评估功能性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潜力。方法:在对日韩功能性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基础上,基于1 281份消费者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假想价值评估法测量消费者对功能性农产品的支付意愿,并用区间回归模型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消费者对润肺功能增强型梨的支付溢价是1.58元/0.5 kg,超过地理标志保护认证的梨(溢价1.28元/0.5 kg)。区间回归分析发现,消费者传统文化的自信程度对润肺功能增强型梨的支付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健康重视程度高的消费者及家里有14岁以下儿童的消费者更愿意为润肺功能增强型梨支付溢价。结论:发展功能性农产品市场,可以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价值。
  • 食物生产
    张 龙,穆月英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02): 5-10.
    目的:研究设施蔬菜生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农户视角对设施蔬菜生产的要素投入、技术采用、成本收益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设施蔬菜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劳动力老龄化严重,机械化水平较低;对病虫害防治技术需求较大,地膜覆盖、穴盘育苗、高温闷棚、生物菌肥、生物农药和节水灌溉等技术采用率均较高;肥料费和雇工费是蔬菜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设施蔬菜生产处于规模递增阶段,整体效率水平较低,效率损失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结论:建议持续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综合提升农户设施蔬菜生产能力;不断强化农户质量安全意识,切实提高设施蔬菜质量安全水平;科学引导要素投入,避免生产资料浪费或过度使用;扩大设施蔬菜种植规模,推动农户适度规模经营。
  • 食物生产
    徐海泉,郭红宇,刘瀛弢,陈 正,乌日娜,蔡少伦,陈淏玉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2): 44-47.
    目的:梳理当前国内外食物自给率研究进展,分析我国粮食自给率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阐述粮食自给率、粮食自有面积播种率、食物自给率及营养自给率等相关概念及测算方法,梳理我国粮食自给政策演变,并对国内外食物自给率现状及未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变化趋势研究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不同自给率评价研究多基于食物重量开展,我国近年来粮食自给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谷物基本维持在90%以上,系统的营养自给率评价研究尚欠缺。结论:目前,国内尚缺乏系统的营养自给率评价体系,未来应针对评价方法、相关政策制定及膳食模式引导等方面提出我国粮食自给率研究建议,以期为我国未来粮食生产及国际贸易决策提供参考。
  • 食物生产
    陈增华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2): 48-53.
    目的:探讨我国菌菇产业在乡村振兴阶段的发展策略,并为我国地方菌菇产业发展提出建议。方法:综述菌菇营养价值、营养功能、口感风味、文化价值、成本价格、产业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全球范围内菌菇产业消费需求的关注点。结果:菌菇营养丰富,还含有独特真菌多糖,具有广泛健康功能;菌菇口感美味、品种丰富,产业基础雄厚。结论:建议进一步加大菌菇基础研究力度,扩大菌菇营养价值的科普宣传,完善健全菌菇标准法规,加大菌菇深加工产品开发,从而推动菌菇产业健康高速发展。
  • 食物生产
    田亚军,朱孟帅,周向阳,张 晶,吴建寨,沈 辰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1): 5-10.
    目的:归纳我国蔬菜生产布局近40年间的空间变化及特点,分析各因素对其演化的影响程度。方法:收集整理1978—2018年省级蔬菜播种面积等数据,总结近年来我国蔬菜生产空间布局演化,并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定量分析蔬菜生产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结果: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和交通条件对蔬菜播种面积占比有着正向影响,而老龄人口抚养比和二三产业占比对蔬菜播种面积占比有着负向影响。结论:我国蔬菜生产空间布局受到资源条件、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蔬菜生产具有向耕地资源更为丰富、人口老龄化程度较轻、农业比重相对较大、交通条件较好地区转移的倾向,进一步探讨了未来蔬菜生产的可能分布变化。
  • 食物生产
    岳慧丽,张蕙杰,李世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0): 5-11.
    目的:科学合理的生产布局有助于推动食用豆产业健康发展。方法:基于2010—2020年全国31个省区有关数据,采用生产集中度指数法、资源禀赋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法分别分析了2010—2020年我国食用豆生产布局变迁以及区域比较优势。结果:食用豆生产布局方面,2010—2020年间,我国食用豆主产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南方地区,并且总体布局呈继续保持西扩南移趋势。十大食用豆主产区集中在云南、四川、内蒙古、重庆等省;山西、甘肃食用豆发展较快,内蒙古、江苏、河北等5个省食用豆生产集中度波动中呈上升趋势。食用豆区域比较优势方面,云南、四川、甘肃等11个省的食用豆资源禀赋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普遍较高,西部地区和南方地区食用豆生产比较优势相对较高,大部分地区资源禀赋优势逐渐下降,山西、甘肃等少数省份综合比较优势有上升趋势。结论:为食用豆生产布局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 食物生产
    刘景政,穆月英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8): 21-25.
    目的:探讨社会资本对农户环境保护型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方法:基于山东、河北、辽宁、北京、天津5省市503份蔬菜种植户的微观调研数据,通过建立有序Probit模型开展实证分析。结果:社会资本能显著促进农户的环境保护型技术采纳行为。社会资本中信任强度和社会网络两个维度对农户环境保护型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互动参与的影响不显著。蔬菜收入占比、技术认知度、风险态度以及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都会对农户的环境保护型技术采纳行为产生影响。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以上实证结果依然成立。结论:相关政府部门应通过组织生产交流会、成立技术小组等多种方式提升农户间信任水平并拓宽其社会网络,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在促进农户采纳环境保护型技术、实施农业绿色生产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 食物生产
    李王瑞,田益玲,马爱进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7): 16-21.
    目的:对国内外微藻类在大健康产业中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方法:系统分析了我国微藻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总体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消费者对微生物藻类认识不足等问题。结果与结论:提出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加强基础科研投入、充分利用新媒体提升消费者认知、发展微生物藻类的生态效益、吸收利用社会资本等促进微藻类健康产业发展的建议。
  • 食物生产
    马 越,陈 浩,王 剑,马凤生,李 征,张卫国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7): 22-25.
    目的:研究老北京水果1品牌的发展对策。方法:从品种资源分布、特色文化属性、保护恢复情况、品牌登记背书4个方面分析老北京水果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当前存在部分品种恢复有难度、协同联动发展机制有待完善、品牌建设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品牌特色内涵挖掘有待深入、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有待加强5方面问题。结论:从强化品牌创建引领、加强品牌创新联动、挖掘保育优质资源、开展果园提升改造、延展品牌宣展形式、畅通销售对接渠道6个方面,提出促进老北京水果品牌发展的建议,为推动全市老北京水果品牌建设和振兴奠定基础。
  • 食物生产
    梁静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5): 22-25.
    目的:了解传统饮食标准化发展历史,有助于探索传统饮食的现代标准化发展路径,推动传统饮食实现跨地域、跨民族、跨时代的创新发展。方法:采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归纳总结法,分析了标准化对中华民族饮食生产生活的作用,回溯了传统饮食标准化发展历程。结果:传统饮食标准化发展分为4个阶段,即原始标准化、古代标准化、近代标准化和现代标准化,每个阶段都具有明显的标准化特征。结论:标准化与传统饮食同步发展,推动着传统饮食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时代的需求并使其流传至今。
  • 食物生产
    林柳婷 张帆 陈俊财 颜有萱 郭静悦 钟成望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5): 26-29.
    目的:探究海南当地特色农业的特点,探寻其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从而探讨其发生发展与饮食文化之间的关系。方法:2020年11月15日—12月25日,通过专家访谈、小组访谈、非参与式观察的定性研究方法展开调查,采用定性研究分析软件NVivo 11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海南地区居民饮食口味清淡,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食材讲究新鲜,居民饮食喜用蘸料。海南特色农业以水稻、家禽、水产品为主,发展多受市场影响。当地居民对不食野味的意识较高,但当地餐饮行业依然存在野味市场。结论:当地餐饮业应当在传统饮食习惯与健康卫生营养中寻找其最佳契合点,对食物实现营养、健康、美味的三重赋能。
  • 食物生产
    陈来华,李 娟,王亚辉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3): 5-8.
    从肉牛养殖、牛肉生产、牛肉价格、进出口贸易及消费变化等方面分析了国内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并分析了肉牛产业发展面临的国内人口增长、消费量增长、资源约束性增强、牛肉生产增长缓慢、环保压力增大、疫病防控压力增大、进口量不断增长、种源问题突出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提出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增加肉牛产业科研投入、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发展肉牛企业全产业链生产模式等建议。
  • 食物生产
    赵颖文,许钰莎,张 越,吕火明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3): 9-14.
    目的:粮食增产贡献因素分析对于推动粮食综合产能提升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运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对2014—2019年期间四川省粮食增产情况及贡献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1)四川省粮食产量实现增产主要得益于水稻、玉米、薯类的增产,三者对于全省粮食的增产贡献率分别为11.12%、66.38%、34.18%,薯类生产对全省粮食增产贡献作用不断提升。(2)单产和复种指数提升对于四川省粮食增产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单产提升对粮食的增产贡献达到90.94%,是粮食增产的最主要贡献因素;耕地变化和粮作比例变化对于粮食增产有着负向效应,特别是粮作比例的下降对于粮食减产的影响较为显著。(3)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对于不同粮食品种的增产贡献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性。结论:提出了四川粮食安全发展的对策建议。
  • 食物生产
    田亚如,张超,彭华,董晓霞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 27(11): 14-18.
    从生产、消费、贸易三个方面对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变化新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促进行业变化的主因,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发展新趋势进行研判,厘清行业变化的新特征、新趋势,为推动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 食物生产
    张秀红,夏兆刚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 27(09): 34-38.
    对中国有机农业和有机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及在全球有机农业和有机产业发展中所处地位进行分析,认为中国有机农业和有机产业由于经济发展取得成就、有机发展政策氛围、有机消费群体和有机市场发展潜力等具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发展基础薄弱、政府推动作用不明显、有机农业基础研究相对滞后、有机生产推广体系缺失、有机标准制定国际话语权不高和有机市场机制不健全等,中国有机农业和有机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确保中国有机农业和有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正视中国有机发展所处阶段、统筹中国有机发展、重视有机市场建设、加强有机基础研究工作和建立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
  • 食物生产
    陈来华,李 娟,王亚辉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 27(08): 5-9.
    回顾分析了近年来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生猪出栏量、二元母猪价格、猪肉产量、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年度变化及大型养殖企业投资动向,并研判了后期生猪产业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非洲猪瘟不稳定性、环保趋向紧迫、生产成本上升是当前发展生猪生产面临的新变化;能繁母猪产能环比持续增长,奠定了2021年生猪供应保障的基础,预计生猪出栏量有10%以上的增长;2021年国内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将超过60%;大型生猪养殖集团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产业话语权越来越强;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占比将超过35%;国内猪肉产量占肉类产量的比重不断下降;生猪产业结构正由纺锤状向哑铃型过渡发展。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坚固产业发展政策、多元化手段保障供应、加强消费者宣传、提高猪肉深加工比例、促进产业升级等建议。
  • 食物生产
    蔡志鹏,韩松原,王爱勤,肖 冬,何龙飞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 27(08): 10-14.
    综述广西甘薯在新品种培育和引进、技术发展、良种推广、虫害防治、产业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甘薯产业的发展。
  • 食物生产
    李瑞珍,方兵兵,刘世丽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 27(08): 15-20.
    为探明世界各国蜂蜜生产和贸易的发展态势,全面分析了世界蜂蜜生产、贸易与消费的历史变化趋势和发展格局。世界蜂群总量和蜂蜜产量稳步增长,在各洲分布有明显差异,亚洲蜂蜜产量涨幅明显,世界蜂蜜生产表现出很高的集中度。世界蜂蜜进出口规模总体呈增长趋势,出口集中度很高,前五大蜂蜜出口国出口蜂蜜量合计占比在50%以上,各国蜂蜜出口表现出很强的市场依赖性。中国蜂蜜进出口价差不断拉大,并且出口单价长期低于同期世界蜂蜜出口均价。德国、美国是世界蜂蜜消费大国,中国人均蜂蜜消费量与其差距明显。展望未来,世界蜂群总量和蜂蜜总产量将保持稳定或有小幅增长,短期内世界蜂蜜进出口贸易规模或呈下降趋势,中国人均蜂蜜消费量将呈增长趋势。
  • 食物生产
    王彦云,王济世,刘晓夏,赵璐瑶,赵汝婷,杨曙明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 27(08): 21-23.
    兴国红鲤和荷包红鲤是宝贵的红鲤品种,作为优良杂交亲本,广泛应用于品种改良和新品种的选育。由于形态相近、差异较小,在选择杂交亲本的过程中,极易发生两种红鲤的混淆,影响新品种的养殖经济效益。通过阅读参考文献,使用数据库位点挑选和性状基因位点挑选,获得了8个SNP候选标记,理论上使用7个SNP标记,即可实现两种红鲤的鉴别,且鉴别错误率为6.30E-05,这对以两种红鲤为杂交亲本的新品种选育及养殖效益的提升意义重大,也有利于两种红鲤的种质资源保护。
  • 食物生产
    崔奇峰,孙翠清,周慧,郭世娟,胡向东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 27(07): 5-11.
    基于对河北省4 个“粮改饲” 试点区和1 个非试点区的调研上,以“粮改饲” 作物中有代表性的全株青贮玉米为例,阐释“粮改饲” 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调研发现,在全国“粮改饲” 政策实施前,河北省已开始了对全株青贮玉米饲喂的探索,其“粮改饲” 主要表现为“粮” 改“饲”,即把玉米的利用方式由传统的籽粒收储利用变为全株青贮利用。分析表明,“粮改饲” 模式带来了养殖效率和产品品质提升、节约种植工时、降低加工能耗等利好。“粮改饲” 补贴政策对于“粮改饲” 模式的发展有锦上添花的助推作用,主要体现在对饲料成本的弥补方面。但是,“粮改饲” 补贴政策效益的显现以原奶或牛肉价格坚挺为前提,还有可能会引发市场不当竞争。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从产业振兴,用地金融补贴等要素支撑,政府积极作为的角度,保障“粮改饲” 可持续发展。
  • 食物生产
    张悦,李众,曲春红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 27(06): 17-22.
    分析了非洲农业面向现代化发展的生产、贸易、科技、产业链发展现状和重点领域,在此基础上,提出非洲农业发展面临的农作物单产水平低下、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投入不足、农产品增值能力不足、农产品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扩大、自然资源退化与气候变化及新冠疫情冲击方面挑战。同时,提出非洲农业发展存在自然资源丰富、疫情之前经济发展总体形势向好、积极的政策环境、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利好、国际社会加强对非合作方面的发展机遇。
  • 食物生产
    李元鑫,胡向东,周慧,麻吉亮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 27(02): 5-10.

    “粮改饲”政策的提出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注入了新的动力。为了解“粮改饲”政策的实施效果,掌握“粮改饲”政策的未来发展方向,以黑龙江省为例进行分析发现,“粮改饲”政策在黑龙江省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当前也遭遇发展瓶颈,主要表现为政策实施之初的目标并未在黑龙江省得到充分地展现,这主要与政策的贯彻落实与当地种植、养殖实际结合的不紧密相关,因此,黑龙江省“粮改饲”政策的发展应因地制宜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在未来结构调整中可适当考虑作物种植的多元化。

  • 食物生产
    贾雪婷,赵青余,张军民,汤超华,唐德剑,马青,秦玉昌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 27(02): 26-31.

    综述了硒的生物学功能、居民摄入现状、富集载体选择以及富硒肉、蛋、奶等优质畜产品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等,并结合该领域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我国富硒产业未来的工作重点,为推进我国营养型农业生产、保障国民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 食物生产
    许钰莎 李晓 赵颖文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 27(01): 14-20.

    四川省是我国茶叶生产大省,茶叶经济是全省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产业竞争力理论,立足国内茶叶市场,采用产业集中度、区位基尼系数、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等对四川省茶叶产业发展形势与市场竞争力进行测度分析,并与国内主要产茶省(市)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影响四川省茶叶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四川省茶叶产业优势与不足并存,茶叶生产规模和产业聚集度趋于稳步提升,但茶叶生产效率偏低、产值效益偏弱、品牌影响力不强以及出口竞争力不足,是导致川茶产业“大而不强”特征突出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提升茶叶种植效率、发展茶叶精深加工、重塑川茶品牌和促进茶文旅深度融合等对策建议。

  • 食物生产
    于安芬 李瑞琴 许文艳 徐美蓉 陶海霞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0, 26(12): 5-8.

    目的:研究脱脂对苜蓿膳食纤维提取物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初花期和结荚期苜蓿草粉为原料,研究了脱脂处理对苜蓿草粉及其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提取物膨胀力、持水力和持油力的影响。结果:脱脂可显著提高不同生长时期苜蓿草粉及初花期IDF提取物的持油力(t>t0.05)、初花期草粉持水力(t>t0.01);显著降低初花期草粉(t>t0.01)及其IDF提取物的膨胀力(t>t0.05);对初花期和结荚期苜蓿IDF提取物持水力、结荚期苜蓿草粉及其IDF提取物的膨胀力、结荚期IDF提取物持油力无显著影响(t<t0.05)。结论:脱脂处理对结荚期苜蓿IDF的特性指标无显著影响,适于结荚期苜蓿膳食纤维提取的原料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