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我国首部系统评估食物营养政策的权威报告——《食物营养政策评估报告》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发布。
《食物营养政策评估报告》发布会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海南健康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海南健康发展研究院健康传播中心共同协办。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副书记苏鸿、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为发布会致开幕辞,海南健康发展研究院孟庆跃院长主持了发布仪式。
食物营养政策是保障居民健康、改善膳食结构、降低慢性病风险的重要工具。我国现行政策涵盖食物成分、标签、营销、价格、供应、销售及贸易等多个领域,旨在建立健康、可持续的食物环境,改善居民膳食行为,降低慢性病风险。然而,系统评估和科学监测仍存在不足,亟需标准化指标体系和科学评估方法,为政策优化提供依据。
在发布会上,苏鸿副书记强调了跨学科合作在推动食物营养政策研究中的核心作用,并指出本次报告的发布是学术界主动服务国家健康战略、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重要实践。
陈萌山主任从国家宏观战略层面出发,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食物营养领域面临的关键挑战与机遇,并呼吁各方凝聚共识,共同构建更科学、更符合国民健康需求的现代化食物营养政策体系。
《食物营养政策评估报告》的组织编写者、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冠生教授以“食物营养政策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为题,系统介绍了我国食物营养政策在国民经济发展及健康中国建设过程的重要作用,并强调要将营养科学证据有效转化为可操作的政策工具,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实施路径。
此次发布的报告采用国际Food-EPIFoodEnvironmentPolicyIndex)方法,将我国食物营养政策评估划分为“基础设施支持(infrastructuresupport)”和“政策(policies)”两大部分,共设47个具体指标。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娜副研究员在解读报告时表示,从整体来看,与国际最优做法相比,我国食物营养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程度属于中等水平。“组织实施”部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程度属于中等水平,其中组织领导、监测评估2个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程度为高水平,占所有领域的33.3%;统筹协调、资源支持、支撑体系、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4个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程度为中等水平,占所有领域的66.6%。“政策”部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程度属于中等水平,其中食物标签、食物供应、食物贸易、食物价格、食物成分5个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程度为中等水平,占所有领域的71.4%;食物销售、食物营销2个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程度为低水平,占所有领域的28.6%。
报告的组织编写者、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冠生教授以“食物营养政策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为题,系统介绍了我国食物营养政策在国民经济发展及健康中国建设过程的重要作用,并强调要将营养科学证据有效转化为可操作的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