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2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05-28
  

  • 全选
    |
    专题论坛
  • 吕爱清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 25(5): 5-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儿童隐性饥饿问题已成为学术关注热点,贫困农村儿童隐性饥饿问题迫在眉睫,其主要原因是必需微量元素失衡,儿童早期营养不良的后果具有不可逆性。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作物种类等因素是影响植物微量元素含量的重要因素,环境中各元素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并通过土壤、植物等自然生态因子进入食物链。本文综述贫困农村的食物安全问题、生物多样性与稀释效应对食物质量安全的影响、儿童隐性饥饿的危害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开展土壤-植物-儿童人体系统必需微量元素关联特征研究很有必要。
  • 张晓帆,李涛,张倩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 25(5): 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D及多种微量营养素强化食物入手,针对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贫血、学习与认知能力等,探讨食物强化对儿童的健康影响,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食物强化改善儿童营养提供基础数据。
  • 食物安全
  • 王小丹,陈志飞,周爽,高芃,曹佩,徐海滨,梁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 25(5): 15-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安徽省居民家庭内即食状态谷类食物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污染情况并评估调查人群膳食DON暴露水平。方法:在安徽省阜阳市选择2个村庄作为调查点,通过称重法获得305名调查对象在整个调查日内食用的所有即食状态谷类食物克数,并分别采样检测其中DON、3-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DON)、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葡萄糖苷(DON-3-G)含量。基于调查对象主要谷类食物个体消费量和各类食物DON平均含量,采用简单分布模型,计算每个个体膳食DON暴露量。结果:调查人群主要食用的谷类食物包括大米粥、馒头/花卷、面条、米饭、粑粑子。馒头/花卷和粑粑子中DON和DON-3-G均100%检出,总DON平均含量分别为454.9、457.7 μg/kg,最高污染水平来自馒头/花卷样品,总DON含量为2 067.8μg/kg。面条中DON和DON-3-G检出率分别为100%、71.6%,总DON平均含量为75.5μg/kg。米饭和大米粥中两种物质检出率和含量均相对较低。调查人群膳食DON平均暴露量为2.6μg/(kg·d),高于每日耐受摄入量(TDI)(1μg/kg体重),高端暴露水平(P90~P99)为4.0~6.2μg/(kg·d),是TDI的4倍以上,调查人群中93.8%的个体DON暴露量超过TDI。各年龄组DON暴露量无显著差异(P=0.381)。以小麦为主要原料的食物对DON平均暴露量的总贡献率达94.1%,其中馒头/花卷贡献率最高,为65.4%。结论:安徽省调查人群膳食DON暴露量较高,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馒头/花卷和面条等小麦制品是主要暴露来源。
  • 食品工业
  • 贺红宇 朱永清 王自鹏 詹敏 李敏 李兴瑶 曾晓丹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 25(5): 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秋葵为试验材料,采前使用氯化钙、草酸钙、有机酸螯合钙、丙酸钙对黄秋葵幼果进行喷钙处理,以喷清水为对照,考察采前喷不同形态钙对黄秋葵采后贮藏(4±0.5℃)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喷钙处理能减少黄秋葵采后贮藏期的失重率,降低电导率,抑制其果实脆度、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色差a*值的减少,较好保持了黄秋葵采后贮藏期的品质,其中以喷浓度为0.05 mol/L 有机酸螯合钙的效果最好,能较好地在冷藏条件下保持黄秋葵原有的外观和风味。
  • 王晶波 秦文 王丽媛 杨倬 卓勤 宫照龙 沈葹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 25(5): 24-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优化食用菌多酚的超声波法提取工艺,对比不同食用菌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多酚提取率为指标,采用超声波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确定超声波法的最佳工艺流程。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检测多种食用菌的多酚提取率,并以对DPPH·清除能力评价食用菌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响应面试验确定超声波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为85%、超声时间为38 min、液料比为44∶1mL/g,多酚提取率可达5.258 mg/g,与模型理论预测值(5.236 mg/g)的相对误差仅为1.28%,表明该工艺稳定、可靠。食用菌多酚提取率与抗氧化能力检测结果表明,超声波法得到的食用菌多酚都具有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能力与多酚提取率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其中黄牛肝菌单位毫克多酚的DPPH·清除能力最强。结论: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法提取食用菌多酚的工艺条件,保持了食用菌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可行、实用和高效的食用菌多酚提取方法。
  • 曾臻,谭强来,武晓丽,徐锋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 25(5): 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微波消解,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干紫菜中28种元素的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在0.05~100.0μg/L浓度范围内,28种元素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8;检出限在0.05~0.50μg/L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2.8%~102.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8%~2.7%之间;根据干紫菜中元素含量测定结果,干紫菜富含对人体有益的I、K、Na、P、Ca、Mg、Fe元素,尤其是I含量高达18 695mg/kg,而对人体危害有害的重金属元素As、Ag、Cd、Hg、Pb含量较低。通过对干紫菜中元素含量测定,可为干紫菜质量检测、质量评价及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符秀敏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 25(5):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4个明胶样品进行了储藏试验,在储藏的过程中,分别利用了质构仪的3种测试方法(TPA实验、穿刺实验、剪切实验)对其进行了组织感的测定,同时进行了感官评价,旨在找出一种能与感官评价完全匹配的质构仪测试方法,提高产品组织感评价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明胶软糖储藏2w后质地趋于稳定,质构仪测试中的剪切实验与感官评价中的咬断性与粘牙性指标显著相关。
  • 消费与流通
  • 朱佳 于滨铜 张熙 王志刚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 25(5): 38-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是世界猪肉消费第一大国,非洲猪瘟的爆发为我国消费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基于此,本文从消费者角度出发,通过对辽宁省沈阳市459位消费者进行调研,分析非洲猪瘟风险背景下消费者猪肉消费行为的变化。研究表明,非洲猪瘟爆发期间,消费者猪肉购买行为显著下降;农村消费者受非洲猪瘟的影响程度更高;认为非洲猪瘟会产生人畜交叉传染的感知风险是非洲猪瘟爆发期间影响消费者猪肉购买的主要因素;消费者家庭成员越多,受非洲猪瘟对购买影响的程度越大。对此,本文提出政府要加强市场监管、媒体应坚持公正报道、企业要严把猪肉质量关等政策建议。
  • 营养功能评价
  • 余辉艳 范荣 化轶男 佟超 钱晓蒙 肖荣 麻微微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 25(5): 42-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利用高脂饲料建立大鼠肥胖模型,通过对添加不同剂量反式脂肪酸(TFAs)喂养的大鼠脑及血液氧化损伤相关指标比较,探讨TFAs对肥胖大鼠脑和血液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组)、喂饲基础饲料、饮食诱导的肥胖组(DIO组),喂饲高脂饲料,1%及8%反式脂肪酸组(1% TFAs、8% TFAs组)喂饲添加1% TFAs及8% TFAs的高脂饲料。8周后,心脏取血后,处死动物,留取脑组织及血液以检测相关指标。结果:不同饲料喂养8周后,8% TFAs组大鼠脑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CON组、 DIO组与1% TFAs 组(P<0.01);CON组、DIO组、1% TFAs及8% TFAs组大鼠脑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依次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TFAs组大鼠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低于DIO组、CON组(P<0.05);与CON组相比,8% TFAs组大鼠脑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 < 0.01);8% TFAs组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ON组(P<0.05)、DIO组(P<0.05)及1% TFAs组(P<0.01)。结论:高含量TFAs摄入可引起肥胖大鼠血液和脑发生氧化损伤,上调氧化损伤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
  • 赵可心 段盛林 韩诗雯 潘聪 于伟厚 夏凯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 25(5): 46-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酵母肽体重控制代餐粉对于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方法:用酵母肽以及多种谷物粉配制体重控制代餐粉,采用体外消化的方法测定其GI值。提取得代餐粉水提物,得率为42.97%。将所得的水提物作用于游离脂肪酸诱导的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采用MTT实验检测其对细胞的毒性,观察HepG2细胞上清葡萄糖、胞内糖原、胞内TG、胞内TC以及油红O染色的变化情况。结果:代餐粉的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为44.23,为低GI食品;其水提物在100~500μg/mL时对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内糖原的含量显著降低,上清葡萄糖,胞内TG、TC的含量均显著升高,代餐粉处理后胞内糖原的含量明显上升,上清葡萄糖,胞内TG、TC的含量均显著下降;油红O染色结果说明,模型组细胞内出现了大量小油滴,说明模型组出现脂代谢异常,而二甲双胍和代餐粉处理后,红色区域明显减少,且500μg/mL代餐粉处理组效果优于300μg/mL。结论:酵母肽体重控制代餐粉可以减缓葡萄糖的释放,调节HepG2细胞的糖脂代谢,减轻HepG2胰岛素抵抗。
  • 黄雯莉 赵航 树林一 张贺 王文昭 陈素凤 宋光耀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 25(5): 5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阿拉伯木聚糖是一种从小麦麦麸中提取的膳食纤维,可从调节炎症因子、脂肪因子等多方面发挥治疗肥胖的作用。本文综述阿拉伯木聚糖治疗肥胖的研究进展。
  • 杨帆,张伦,朱佳妮,张振宇,顾然,刘吉,洪晶安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 25(5): 57-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肥胖和相关代谢综合征已成为全球最突出的健康问题之一,肠道微生物已被证明参与肥胖的发展,并可能对肥胖的发展和其干预治疗等提供重要的见解。最近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和大脑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肥胖的后果或解释因素,肠-脑轴是它们相互作用的联络枢纽。此外,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肠道激素(包括ghrelin)以及迷走神经连接(影响能量消耗和CNS中与饮食行为相关的区域)来影响肠-脑轴,从而改变宿主行为。同时,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和其产物还可以充当信号分子并调节肠内分泌细胞的激素分泌,如GLP1和PYY,从而调节食欲、肠道运动、能量吸收和储存以及能量消耗等摄食相关行为,进而影响肥胖的发展。所以,理解这些信号和激素作用并从药理学方法增强它们,可能为治疗肥胖提供一种重要的途径。
  • 营养与健康
  • 张一铭 袁丽伟 巩文静 郭亚芳 刘威 李玉杰 张成岗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 25(5): 62-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依托医院营养科测评柔性辟谷技术对肥胖与相关慢病的改善效果。方法:按照肥胖与相关慢病遴选标准招募志愿者,在营养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连续7d的柔性辟谷干预。在柔性辟谷期间及前后不同时间点,对志愿者理化指标进行检测记录,基于自身对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记录主观受试反馈。结果:柔性辟谷干预后,电解质及肝肾功能正常,志愿者的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指标均显著下降,表现出趋于改善的效果。结论:柔性辟谷技术减重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肥胖人群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且安全性测评结果良好,有望成为肥胖人群改善慢病指征的一种方案,为后续将柔性辟谷技术纳入临床专家共识提供科学依据。
  • 王贺红,廖金兰,卢家凯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 25(5): 67-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孕前超重孕产妇进行营养干预体重管理,对其脂、糖代谢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本院立卡并分娩的136例孕前超重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进行营养干预体重管理者设为干预组(70例),采取常规护理者设为对照组(66例)。比较两组的血脂水平、整个孕期的增长体重、血糖水平、妊娠结局、胎儿结局、并发症。结果:孕36周时,干预组的TG、TC、LDL、HDL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整个孕期的增长体重显著大于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GDM发生率(24.29%)显著低于对照组GDM发生率(37.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剖宫产率、巨大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阴道分娩率、正常儿率显著低于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率为12.86%,与对照组并发症率19.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前超重孕产妇进行营养干预体重管理,可有效控制其妊娠期间的脂、糖代谢紊乱及体重增加,从而减少剖宫产率,促进母婴良性结局。
  • 高翠翠 杨芳 王晓琳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 25(5): 7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医学营养干预对门诊超重及肥胖患者体成分及体重管理认知度的影响,为体重管理的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及相关经验。方法:对2017年6月—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体重管理门诊103名超重及肥胖患者进行3个月的个性化医学营养干预及密切跟踪随访,对干预前超重及肥胖患者超重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干预前后患者进行人体成分分析及体重管理认知度调查。结果:聊城市人民医院体重管理门诊103名超重及肥胖患者超重危险因素主要包含嗜油腻(油炸食品、外出进餐频繁)、甜品摄入较多(零食、饮料)、体力运动少(久坐、规律锻炼)、压力大以及睡眠不充足;个性化营养干预后患者体重、BMI、体脂率、腰围及腰臀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量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减重知识的认知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医学营养干预对超重及肥胖患者减重效果明显,可广泛推广应用。
  • 牛琼华,肖华蓉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 25(5): 7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普通饮食和个性化营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个性化营养干预组通过结合营养评估结果与膳食习惯制定个性化食谱,普通饮食组日常饮食不进行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孕期血糖和血脂控制情况、孕妇产后并发症情况、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营养干预组孕妇孕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胆固醇显著低于普通饮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干预组孕妇胎膜早破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饮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高血压、先兆子痫、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干预组巨大儿、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饮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营养干预有利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孕期血糖控制,对预防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具有积极的意义。
  • 膳食营养调查
  • 贾梦茹 高桃 孙重秀 刘成霞 林松 马爱国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 25(5): 77-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的膳食营养状况及膳食模式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慢性胃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山东某医院内镜室选取427名(18~69岁)完成胃镜检查者,根据胃镜检查报告结果和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205名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222名。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相关临床检查指标;采用24h膳食回顾法收集研究对象近期膳食情况,分析两组人群营养素摄入水平及供能来源。根据食物频率表收集研究对象过去约6个月内的食物种类及平均每天的食物消费水平,并累计每位研究对象1周内消费的食物种类来计算DDS,每消费1类食物计1分,两类食物计2分,最高为9分。结果:慢性胃炎低体重率为4.7%,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低体重率达5.9%,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为3.4%,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膳食能量及营养素摄入情况显示,慢性胃炎患者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摄入量分别为1 887kcal/d、268.94g/d、68.33g/d、60.42g/d,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能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水平分别为1 940kcal/d、278.77g/d、61.92g/d,显著高于非萎缩性胃炎组(1 831kcal/d、258.64g/d、58.85g/d)(P均<0.05);而蛋白质摄入量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人群达到68.42 g/d,显著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72.66 g/d)(P<0.05)。膳食食物种类分析,慢性胃炎人群膳食多样化程度为7.22分,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膳食多样化程度为6.96分,显著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的7.52分(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蔬菜和水果的平均摄入量(275.19、99.53g/d)显著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303.91、119.99 g/d)(P均<0.05)。结论:慢性胃炎患者膳食结构不合理,每周食用的食物种类较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较高,而蔬菜和水果摄入量明显不足。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更为突出,故应加强慢性胃炎人群的营养干预评价,及时有效地改善其营养状况。
  • 姚代琴,黄珣,黄小明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 25(5): 83-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采用营养风险筛查 2002(NRS 2002)评估338例胃癌患者营养风险并探讨营养治疗对胃癌患者的效果。方法:于2015年1月—2017年6月选取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胃癌患者338例,采用NRS 2002评估其营养风险,并将存在营养风险的2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7例)和对照组(95例),分别给予个性化精准营养支持和家属自备饮食,观察并比较其一般住院指标、营养状况指标和远期生存质量等。结果:338例胃癌患者有202例存在营养风险,发生率59.8%;治疗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营养相关指标(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营养相关指标治疗前后差值优于对照组(P<0.05);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LQ-C30(躯体、情绪、恶心呕吐和食欲下降)和QLQ-STO22(疼痛、反流、饮食受限、焦虑和味觉改变)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个体化精准营养支持不仅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甚至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针对胃癌患者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有利于提高疾病预后和患者远期生存质量。
  • 李晶晶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 25(5): 87-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实施饮食护理和普通护理对胃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选取的7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饮食护理组通过结合营养评估结果与膳食习惯制定个性化食谱,普通护理组日常饮食不进行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并发症情况。结果:饮食护理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MNA评分显著高于普通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护理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LQ-STO22)反流、焦虑、体型三个项目评分显著低于普通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6项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护理组反流性食管炎、肠梗阻、倾倒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出血、胃瘫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个性化饮食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机体营养状态,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