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28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22-02-28
  

  • 全选
    |
    食物安全
  • 刘海华,刘伟安,朱莹,陈松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2): 29-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执法监管亟待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推行“云上监管”,实现监管信息化、可视化、智慧化。本研究综述了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的发展状况,针对近年来各地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存在的平台标准规范不统一、专业信息化服务缺失、发展动力机制尚未形成、数据共享应用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 营养与健康
  • 周圆媛,伏天雨,钟灵毓,朱彦锋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2): 44-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食物成瘾是指个体长期无法理性控制对某特定食物的摄入量或时间而对该食物具有依赖的一种现象。近年来,食物成瘾已被认为是升高发达国家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发病率的危险因素。文章综述了食物成瘾的概念、诊断标准、产生机制、与代谢性疾病的关联、预防及治疗措施,旨在为食物成瘾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黄月,朱一民,刘坦,朱文丽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2): 5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维生素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艾滋病患者营养干预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索查阅国内(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1997—2020年)和国外(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2002—2020年)的相关文献,共纳入41篇学术论文进行证据体评价(参照WHO推荐的证据评价方案及标准)。结果:HIV感染/艾滋病患者易出现一种或多种维生素不足或缺乏的情况,维生素补充能够改善HIV感染/艾滋病患者的营养状况。维生素A的补充可能降低HIV感染/艾滋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延缓疾病进展以及带来额外的健康收益,但会增加HIV垂直传播风险;烟酸补充可以改善HIV感染/艾滋病患者的血脂水平;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可以降低HIV感染/艾滋病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补充维生素D可改善HIV感染/艾滋病患者的骨骼健康,降低冠心病、结核以及肝纤维化的发生风险。结论:复合维生素补充(包括矿物质)可能延缓HIV感染/艾滋病患者的疾病进展以及带来额外的健康收益。
  • 消费与流通
  • 闫豪玮,穆月英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2): 3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2008—2018年中国31个省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运用ELES模型对中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各类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基本消费需求、需求收入弹性和自价格弹性。主要研究结论是:水产品、饮食服务消费将成为未来食品消费的主要增长点,但饮食服务消费的增长速度会有所放缓;水产品消费将长期具有高档食品属性,饮食服务消费将长期具有正常食品属性,而粮食消费将长期具有低档食品属性。
  • 吴钰,饶智,陈彦坤,陈光宇,李俊明,黄雄超, 于添,俞伟祖,谢梦洲,王亚敏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2): 37-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45个产地当归的滋味及阿魏酸含量差异,探讨滋味与阿魏酸含量的相关性,从而评价不同产地当归品质的优劣。方法:运用电子舌技术测定甘肃省45个县市当归样品的9种滋味,HPLC法测定阿魏酸含量,采用95%可信区间重叠法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味觉及阿魏酸差异,并将9种滋味与阿魏酸含量进行相关性研究,为当归药材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结果:GS19(西宁县)阿魏酸含量最高(0.29%),GS37(西当县)甜味值最高,GS38(高台县)苦味值最高,GS14(合水县)鲜味值最高。当归滋味与其品质相关,阿魏酸与鲜味值呈显著正相关(R=0.508,P=0.000,n=45),与苦味、涩味、甜味、咸味、苦味回味、鲜味回味值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不同产地当归的鲜味值差异反映阿魏酸含量的高低,故可用电子舌技术评价及快速鉴别药材的品质。
  • 膳食营养调查
  • 魏潇琪,赵丽云,于冬梅,琚腊红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2): 58-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膳食模式是直接影响老年人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开展老年人群膳食模式与健康相关研究已成为国内外营养与健康领域的重要方向。本研究对国内外老年人常见膳食模式、不同膳食模式与营养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膳食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老年人群的健康膳食模式建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沈静,王茜,杨蕾,肖辉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2): 66-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社区中老年女性居民骨密度与不同膳食模式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症的营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乌鲁木齐市社区45岁及以上女性居民566人,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及问卷调查获得骨密度及膳食摄入情况,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分析膳食模式与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关系。结果:本次调查中老年女性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16.8%;共获得5种膳食模式:副食品模式,油盐模式,薯类及蔬菜模式,水产类及豆类膳食模式和主食模式;其中高水平水产类及豆类膳食模式人群较低水平该模式人群的骨密度T值高(t=-1.905,P=0.043)。结论:高水产与豆类的膳食模式摄入是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建议中老年女性居民应合理膳食,多摄入水产及豆类食物,促进骨健康。
  • 赵晰辉,苏燕玲,胡艳芳,马灵芝,祁桂芝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2): 7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估,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自2019年12月—202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量表进行营养状况评估,自制问卷进行一般人口学、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调查。运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营养状况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MNA平均得分为(22.79±4.193)分,其中营养状况良好者、存在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及营养状况差者分别占所有患者的42.27%、50%、7.7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男性、年龄≥70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饮酒、病情程度重及疼痛程度重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喝牛奶及经常运动为保护因素,均有P<0.001。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营养状况不佳,众多因素均可对此产生影响,临床工作者可针对患者存在的,且可改变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重点指导。
  • 莫广菊,林玲,张韵秋,韩思悦,张敏,刘华青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2): 74-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城乡老年人营养状况及认知功能状况,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层次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地65岁及以上城乡居民1 246人进行调查,采用微型营养评价量表(MNA-SF)评价营养状况、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状况与认知功能关系。结果:调查对象中121人(9.7%)有营养不良风险或营养不良,450人(36.1%)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城乡营养不良的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率高于其营养正常的老年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在农村、教育程度低、营养不良、未规律运动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人营养状况与认知功能相关,且存在城乡差异。加强营养支持改善营养状况对提高老年人认知功能,实现成功老龄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 庞邵杰,綦文涛,宋鹏坤,宋歌,王勇,张坚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2): 78-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中国4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果糖的摄入状况及其食物来源。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膳食调查数据,结合美国食物成分数据库和中国预包装食品中单体糖和总糖含量数据库中果糖和蔗糖数据,对34 264名45岁及以上居民的膳食果糖摄入状况及食物来源进行分析。结果:中国45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日膳食总果糖的摄入量为8.29 g,其中游离状态果糖为4.78 g、结合状态果糖为3.51 g。膳食总果糖的摄入量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蔬菜类及制品、水果及制品、谷类及制品是膳食总果糖前三大类食物来源,共占膳食总果糖的69.72%。不同食物来源膳食果糖对总果糖的贡献在城市和农村间存在差异,城市居民来源的前三大类食物为水果及制品、蔬菜类及制品、零食类,农村居民为蔬菜类及制品、水果及制品、谷类及制品。结论:中国4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总果糖的摄入量平均为8.29 g/d,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蔬菜类及制品、水果及制品、谷类及制品是其最主要的食物来源。
  • 李丛勇,陈俊,朱金花,栾哲,张永,孙刚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2): 84-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海南省健康百岁老人的膳食营养情况,分析特殊人群的膳食模式特征。方法: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调查海南省儋州市、澄迈市等两个地区健康百岁老人的膳食情况,并进行记录和分析,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分析其膳食特点。结果:调查共纳入27名海南百岁老人,平均年龄(103.81±2.95)岁。海南百岁老人饮食首选烹饪方式为水煮(85.19%),能量摄入偏低(1 040 kcal/d),三大产热营养素供能比分别为碳水化合物52.67%、脂肪32.82%、蛋白质14.69%,优质蛋白占总蛋白的58.97%,畜禽肉摄入稍高,蔬菜类、水产类摄入达到推荐摄入量,食盐摄入量符合低盐标准,其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普遍偏低。结论:海南省百岁老人有其独特的膳食模式特点,可以为进一步验证这种膳食模式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 专题论坛
  • 朱文丽,马冠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2):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儿童超重肥胖率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上升,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与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致肥胖环境是预防与控制儿童肥胖的可改变因素,包括食物环境和身体活动环境。作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家庭和学校所提供的食物/运动设施、教育和咨询服务、制定的食物/运动规则、行为示范作用、食物/运动相关的经济因素等,均与儿童的食物选择以及身体活动水平有关,并进一步影响儿童肥胖风险。既往关于家庭/学校环境与儿童肥胖的关系结论尚不一致,有必要进行现有证据分析和评价,为相关指南及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并在下一步的研究中补充高质量的纵向研究设计,补充中国人群(尤其儿童)数据,并综合考虑不同层次致肥胖环境与个体因素交互作用对行为和体重的影响。
  • 马瑀涵,王朔,夏志伟,刘峥,郭欣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2):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系统评价学校身体活动环境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为相关指南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循证证据。方法:检索1998—2020年公开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中文数据库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英文数据库为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结果:共检索出3 846篇文献,其中中文3 080篇、英文766篇。经过文献筛选,共有8篇英文文献纳入本次系统评价,包括1项队列研究、1项横断面研究、2项干预研究、4项系统综述。结果显示,学校体育运动场所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有关,身体活动水平的增强可有效降低肥胖发生的风险。学校身体活动可以有效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或延缓超重肥胖率上升速度,尤其对超重肥胖相关指标的改善更有效。结论:学校身体活动环境与儿童超重肥胖可能有关,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设计的证据支持。
  • 马瑀涵,王艳,郭欣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2): 1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系统评价学校营养教育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为相关指南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循证证据。方法:检索1998—2020年公开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中文数据库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英文数据库为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结果:共检索出2 053篇文献,其中中文411篇、英文1 642篇。经过文献筛选,共有7篇英文文献纳入本次系统评价,包括2项系统综述、2项干预试验、3项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学校营养教育与超重肥胖风险有关,干预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即使不能观察到BMI的变化,但对饮食习惯,蔬菜、水果摄入量的增加都有着积极影响。结论:学校营养教育环境与儿童超重肥胖可能有关,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设计的证据支持。
  • 马瑀涵,许惠玉,王朔,郭欣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2): 1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系统评价学校食物环境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为相关指南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循证证据。方法:检索1998—2020年公开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中文数据库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英文数据库为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结果:共检索出2 288篇文献,其中中文359篇,英文1 929篇。经过文献筛选,共有12篇文献纳入本次系统评价,包括1项队列研究,9项横断面研究和2个系统综述。结果显示,学校供餐、售卖机的有无以及所含食物种类与儿童体重和学校附近便利店的数量与距离均与超重肥胖风险有关。结论:学校食物环境与儿童超重肥胖可能有关,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设计的证据支持。
  • 沈培晓,徐仁应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2): 2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综合分析父母体重与子女体重的相关性,为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发生提供预防及诊疗措施。方法:检索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 Medline、Cochrane Library在1998—2020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国内限核心期刊)相关研究文献,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结果:共检索出文献427篇,本文纳入共11篇文献作为本文的主要证据,其中Meta分析4篇,临床研究7篇。子女体重状态与父母及家庭整体行为相关。父母一方肥胖或父母均肥胖使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生风险增高。结论:父母体重与子女体重状态关联紧密。父母一方肥胖或父母均肥胖为子女发生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
  • 陈之琦,徐仁应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2): 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检索国内外文献,综合分析家庭食物环境与儿童肥胖的关系,为儿童肥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检索1998—2020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国内限核心期刊)的相关研究文献,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结果:共检索出文献144 篇,共纳入8篇文献作为本研究的主要证据,综合评价家庭食物环境与儿童肥胖的关系。家庭食物环境包括家庭食物可及性、家庭共餐情况、家庭成员营养素养等。塑造健康的家庭食物环境有益于儿童青少年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维系合理体重。结论:良好的家庭食物环境有利于塑造儿童健康的饮食行为,但对儿童体重和肥胖发生率的影响尚缺乏足够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