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28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22-06-28
  

  • 全选
    |
    专题论坛
  • 王秀丽,李中慧,张颢城,祝超然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6): 5-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青少年食物消费研究现状,系统把握青少年的食物消费状况,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引导青少年养成健康的食物消费习惯,对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运用文献分析、词云分析等方法,对该群体食物消费相关研究的深入分析,概括了青少年食物消费研究的现状、问题、原因以及干预措施和改善建议。结果:发现以往研究的对象主要关注农村青少年、住校生、弱势群体等特殊群体;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食物消费行为习惯、食物营养认识水平,以及特定食物消费情况等方面,对零食、油炸食品、外卖食品与含糖饮料给予了特别重视。结论:对青少年的食物消费研究需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进行定量测度和模式判别,并探索健康消费模式及其引导措施,指导中学生科学消费食物,促进身心健康。
  • 徐 颖,杨媞媞,张 倩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6): 1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国内外学生营养健康教育进展和经验。方法:综述了部分国家在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方面的进展和我国的营养教育经验。结果:明确了国内外学生营养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为我国开展学生营养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参考。结论:营养健康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应结合国内外经验继续完善我国的营养健康教育。
  • 杨明芳,孙一诺,马继炎,张开宣,郭 岩,黄旸木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6): 17-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梳理中国儿童营养包的供给路径,分析不同供给路径的优势与挑战,探索中国儿童营养包未来可持续供给的可能路径。方法:对参与过营养包供给的政府机构、国际组织、慈善基金会、学术机构、私营机构等的关键知情人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或焦点小组访谈,采用滚雪球抽样直至信息饱和,运用主题框架法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归类和总结。结果:中国儿童营养包经历了公益捐赠、政府集中供给和市场销售3种供给路径。其中,公益捐赠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的优势,但供给规模和影响力较小;政府集中供给在传递科学喂养知识、控制成本和保证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免费供给范围的划分缺乏精准性,基层医疗机构负担较重且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市场销售有利于满足人群的多样化需求,但分配公平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及儿童看护人的购买积极性方面存在挑战。结论:营养包的3种供给路径存在不同的优势与挑战,现阶段的营养包供给仍应以政府集中供给为主,但应适时调整免费供给的划分标准,减轻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负担并加强激励机制;与此同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以促进市场销售,制定价格参考标准或向贫困家庭提供适额补贴,并鼓励公益捐赠形式的营养包供给,为探索复合型的营养包供给模式提供参考。
  • 曹秋野,周 晨,于冬梅,琚腊红,许晓丽,房红芸,郭齐雅,赵丽云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6): 2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2016—2017年中国农村0~5岁留守儿童的营养不足状况及特征。方法:数据来自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2015—2017年),营养不足包括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0~4岁儿童营养不足采用WHO 2006年生长发育标准判定,5~5.99岁儿童采用WHO 2007年生长发育参考值判断。结果:2016—2017年中国农村0~5岁留守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为6.4%,低体重率为2.3%,消瘦率为2.1%。中国西部、贫困农村留守儿童生长迟缓率较高;低出生体重留守儿童的生长迟缓率、消瘦率、低体重率高;母亲文化程度高则生长迟缓率低,父亲看护者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较高。结论:中国农村0~5岁留守儿童的营养不足状况需要关注,尤其重视低出生体重、西部、贫困农村和父亲看护的儿童。
  • 史 佳,房红芸,于冬梅,赵丽云,琚腊红,郭齐雅,何 丽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6): 26-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16—2017年中国及各省份6~17岁儿童青少年奶及奶制品的摄入情况,为指导儿童青少年合理摄入奶及奶制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中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及称重法获得的膳食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及各省份6~17岁青少年的奶制品摄入现状及消费现状,并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对其奶制品摄入是否达标进行评价。结果:2016—2017年,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奶制品平均摄入量为62.62 g/d,总奶类消费率为47.94%,达到膳食指南推荐量(300 g/d)的仅为2.86%。奶类消费以液态乳以及酸奶为主。其中,城镇6~17岁儿童青少年奶制品摄入状况、消费状况以及达标状况显著优于农村。6~11岁年龄段儿童青少年的奶制品摄入状况、消费状况以及达标状况优于12~17岁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女性儿童青少年酸奶、奶酪及其他奶制品的消费状况优于男性儿童青少年,而男性儿童青少年的奶制品达标状况则优于女性儿童青少年。结论:2016—2017年,我国儿童青少年奶制品摄入严重不足,达标情况不良,亟需改善。
  • 食品工业
  • 于晓瑾,刘采艳,张 萌,王 硕,袁 旭,韩 华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6): 3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刺玫籽油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旨在为刺玫籽油的进一步研究及刺玫果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刺玫果籽为原料,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刺玫果籽油,并以刺玫果籽油的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粉碎目数、溶剂体积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对所提取的刺玫果籽油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当溶剂体积333 mL、提取温度82 ℃、粉碎度60目时,刺玫果籽油的提取率为18.84%。此外,刺玫果籽油清除ABTS 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作用存在量效关系,且IC50值分别为29.73、34.58、40.54 μg/mL,而同浓度维生素C清除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26.51、49.62、26.37 μg/mL,此外,刺玫果籽油还具有一定的还原力。结论:利用响应面优化法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可提高刺玫籽油的提取率,刺玫籽油还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一种潜在可用的天然抗氧化剂。
  • 屈艳君,王文慧,曹家南,汪育文,刘 淼,沈才洪,宋 萍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6): 39-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综述了鞣花酸和鞣花单宁的结构和来源、鞣花酸的提取和生物法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鞣花酸的工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总结有关鞣花酸制备的研究性论文、综述及书籍等。结果:固态发酵、液态发酵和酶转化方法生产鞣花酸的工艺优缺点各异。结论:鞣花酸的应用前景广阔,生产方式多样,生物技术法生产鞣花酸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生产的方法。
  • 张婧婕,韩 迪,何晓叶,刘芯钥,王 靖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6): 46-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对蚕蛹氨基酸的制备提取工艺、营养价值、功能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蚕蛹氨基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总结文献、书籍中有关蚕蛹氨基酸制备工艺、营养功能及应用研究的相关信息。结果:我国蚕蛹资源丰富,蚕蛹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具有增强免疫力等功效;酸水解法和酶水解法制备蚕蛹氨基酸优缺点各异。结论:蚕蛹氨基酸原料来源丰富,易于制备,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良好。
  • 营养功能评价
  • 沈宇标,向沙沙,石丽华,朱 炫,应 剑,钱 和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6): 5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进一步了解鹰嘴豆的消化特性及肠道健康作用。方法:对鹰嘴豆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在胃肠道中的消化过程和在抗营养因子下的消化特性,被肠道微生物消化及产生的肠道健康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不同加工方式对鹰嘴豆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本综述为鹰嘴豆的加工、食用、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营养与健康
  • 高 婷,赵 梅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6): 55-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综述了不同肠内营养制剂方案的选择、添加特殊营养成分、中药治疗、早期胃肠康复治疗、床旁超声动态监测技术以及肠内营养耐受性的管理方案对降低脓毒症患者喂养不耐受 (FI)发生的研究进展,为脓毒症患者FI的预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总结有关脓毒症患者FI早期营养干预策略的研究性论文、综述及书籍等。结果:不同的早期营养干预策略的优缺点各异。结论:重症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现有早期营养干预策略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重视对有效新方法的总结与推广应用,不断改进喂养策略, 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 降低FI的发生率。
  • 蒋 彤,余焕玲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6): 6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系统营养联合节律运动对运动系统疾病风险人群干预效果及可能的肝代谢调控生理机制。方法:依据本中心日常健康预警筛选肝代谢异常(肝脏纤维化或脂肪肝风险)同时伴随运动系统风险人群16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人。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实验组每天进行系统营养和节律运动的联合干预,连续干预3个月。干预前后采用超声骨密度检测技术对受试者的骨密度进行检测,采用生物电全身扫描系统对受试者的左右髋膝关节活性、肝脏区域生物活性进行检测,利用受控衰减参数理论技术来评估肝组织的脂肪变数值及利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来评估肝脏的硬度值,利用自动荧光检测技术检测糖基化终产物(AGEs)数值。结果:干预3个月后的实验组的骨密度T值、左右髋膝关节活性、肝脏器官活性、肝脏脂肪衰减度及肝脏硬度、糖基化终产物(AGEs)数值等各项指标与干预后对照组及实验组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系统营养联合节律运动能显著改善受试者骨密度及髋膝关节功能,肝脏可能通过抑制糖基化终产物(AGEs)生成进而达到对运动系统疾病风险的调节。
  • 赵丽新,王亚妹,程小敏,何新华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6): 6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营养风险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量表进行患者营养风险筛查,通过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疾病相关信息和一般情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RS 2002评分<3分的患者有79例,≥3分共34例,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0.0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文化程度低、家庭月均收入<3 000元、患有糖尿病、不经常锻炼身体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对年龄≥60岁、文化程度低、家庭月均收入<3 000元、患有糖尿病、不经常锻炼身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尽早评估其营养风险。
  • 膳食营养调查
  • 茅晓蒙,盛金叶,赵雪林,汤庆娅,冯 一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6): 68-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上海市7~8岁儿童膳食纤维摄入量与其体脂率的关系。方法: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收集儿童1天的膳食信息,并在空腹状态下进行体成分测定;根据性别、年龄别体质指数(BMI)分为正常、超重、肥胖3组,另根据其体脂率的P25、P75值点分为低、中、高体脂率3组,比较不同组间膳食纤维摄入量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65例儿童(男181例、女184例),男、女生之间膳食纤维摄入量(g)无统计学差异(7.30 vs 7.89,P=0.367),但纠正能量摄入后的膳食纤维摄入量(g/1 000 kcal)在男、女生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4.55 vs 5.03,P=0.012);男生正常、超重、肥胖3组间膳食纤维摄入量(g/1 000 kcal)随BMI增加而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4.58、4.41、3.41 g/1 000 kcal,P=0.29),体脂率低、中、高3组间摄入量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为3.56、3.92、3.36 g/1 000 kcal,P=0.026),并且高体脂率组较中体脂率组差异更为明显(P=0.033);女生正常、超重、肥胖3组间膳食纤维摄入量(g/1 000 kcal)具有类似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5.28、4.33、4.46 g/1 000 kcal,P=0.073),体脂率低、中、高3组间摄入量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为5.27、5.36、4.23 g/1 000 kcal,P=0.026),高体脂率组与低、中体脂率组间存在差异(P=0.021,0.036);男生及女生BMI与膳食纤维摄入量(g/1 000 kcal)均无相关性(r=-0.006,P=0.993;r=-0.093,P=0.215),但控制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后,男生体脂率与膳食纤维摄入量(g/1 000 kcal)同样无相关性(r=-0.083,P=0.273),但女生体脂率与其摄入量存在明显负相关性(r=-0.185,P=0.013)。结论:本研究中膳食纤维摄入量(g/1 000 kcal)对于7~8岁儿童体脂率影响较BMI更大;相较于男生,女生体脂率与其相关性更高。
  • 龚艳彬,柴巍中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6): 72-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南方地区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中学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择重庆市(西南)和福建省(东南)共计5所中学3 836名中学生,开展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不吃早餐、不喝牛奶、经常吃零食、经常喝含糖饮料、经常吃西式快餐和剩饭的发生率分别为2.71%、15.80%、22.89%、5.19%、13.56%、15.25%,不健康饮食行为发生率为52.48%,是否独生子女、居住状况、父母教育程度是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住宿情况和父亲教育程度是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相较于女生和寄宿生,男生(OR=0.847,95%CI:0.736~0.975,P=0.021)和走读生(OR=0.716,95%CI:0.610~0.841,P<0.001)会降低中学生不健康饮食的发生风险;父亲中学/中专教育程度相较于大专/本科及以上教育程度会增加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的发生风险(OR=1.337,95%CI:1.072~1.667,P=0.001)。结论:我国南方地区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普遍发生,且与学生性别、年级、住宿和家庭状况密切相关。学校应结合家庭共同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生营养教育,以便有效改善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状况、促进健康饮食与体质健康。
  • 贾菡蕊,姚昕玥,彭俞婷,汪之顼,武洁姝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6): 78-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与小学生含糖饮料消费相关的自身主观危险因素,为更有效地控制小学生含糖饮料消费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西省南昌市和山西省晋中市5所小学共1 172名小学生的含糖饮料消费频率和消费相关态度、行为及动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含糖饮料消费频率“<3次/周”“≥3次/周”的小学生分别占84.1%、15.9%;4.6%的小学生认为饮用含糖饮料不会影响健康、10.2%的小学生表示“不清楚”;18.7%的小学生会将含糖饮料当水喝;41.3%的小学生会因“就是想喝”而喝含糖饮料。单因素分析显示,“认为饮用含糖饮料不影响健康”、“把含糖饮料当水喝”、“就是想喝”都是含糖饮料消费频率较高的影响因素(P<0.05)。调整相关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具有“认为饮用含糖饮料不影响健康”者、“把含糖饮料当水喝”者、“因就是想喝而喝”者含糖饮料消费频率≥3次/周的风险分别是不具有这些特征者的2.179倍(95%CI:1.132~4.192,P<0.05)、2.249倍(95%CI:1.530~3.304,P<0.05)、1.366倍(95%CI:0.968~1.926,P=0.076)。由上述3个主观因素构建的组合危险分数越高的小学生,含糖饮料消费频率越高(P趋势<0.05)。结论:小学生含糖饮料消费频率与其自身主观不健康态度行为有关,应据此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根本上控制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的消费。
  • 李艳茹,SOUCHINDA THILAPHONG,汪 洋,徐 芳,王松梅,殷建忠,高留飞,张雪辉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6): 84-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跨境地区学生膳食结构,为指导学生平衡膳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云南省德宏州三个边境县,每个县采用非概率目的抽取一所跨境学生人数较多的小学,总共选取1 341名4~6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食物频率法评估学生膳食质量。结果:所调查学生除谷薯类和畜禽肉类外,其他类食物摄入量均有不足。女生较男生摄入更多的蔬菜和水果,更少的谷薯类食物。傣族学生奶类和大豆类的摄入要多于汉族学生。开设营养健康课的学生畜禽肉类和奶类的摄入要多于未开设的。走读的学生水果类和水产品的摄入要多于住校生。结论:不同学生食物摄入量差距大,膳食结构不合理,需加强营养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