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28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2-11-28
  

  • 全选
    |
    食物生产
  • 田亚军,朱孟帅,周向阳,张 晶,吴建寨,沈 辰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1): 5-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归纳我国蔬菜生产布局近40年间的空间变化及特点,分析各因素对其演化的影响程度。方法:收集整理1978—2018年省级蔬菜播种面积等数据,总结近年来我国蔬菜生产空间布局演化,并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定量分析蔬菜生产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结果: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和交通条件对蔬菜播种面积占比有着正向影响,而老龄人口抚养比和二三产业占比对蔬菜播种面积占比有着负向影响。结论:我国蔬菜生产空间布局受到资源条件、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蔬菜生产具有向耕地资源更为丰富、人口老龄化程度较轻、农业比重相对较大、交通条件较好地区转移的倾向,进一步探讨了未来蔬菜生产的可能分布变化。
  • 食物安全
  • 李 晶,崔 程,张 秋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1): 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建设体系化、模块化、专业化、交互性强、开放共享的虚拟仿真线上云平台。方法:从国内目前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虚拟应急演练现状分析着手,引出了开发虚拟现实线上云平台的必要性,依托虚拟现实(VR)、多媒体、人机交互和网络通信等技术,分析云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和技术指标。结果:详细阐述了云平台的总体方案设计和逻辑架构,对平台的意义、应用与推广做出总结。结论:云平台有利于推进虚拟现实技术与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深度融合,拓展应急演练的形式、广度和深度。
  • 食品工业
  • 张 欣,周天天,孔祥辉,姜 威,候 杨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1): 1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优化黑木耳粉和黑木耳辣木叶复合压片糖果中试生产工艺,确定关键技术参数,建立稳定生产流程。方法:在生产工艺放大过程中,对出现的偏差进行调整;对比分析小试和中试的黑木耳辣木片原料、引湿性及黑木耳、辣木叶、黑木耳辣木叶复合压片糖果营养成分;利用消费者试吃意见反馈及对产品满意度评价。结果和结论:将黑木耳粉和辣木叶二者经适合配方和制粒工艺调和后,产品营养更全面,风味更好,提高了消费者对黑木耳类食品的可接受性,为黑木耳辣木叶压片糖果的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 王黎明,肖 杰,侯 粲,郭晓娜,牛兴和,应 剑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1): 19-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消费者提供一种客观、数字化、简单有效的选茶工具。方法:以普洱熟茶为研究对象,分别将普洱熟茶样品的厚滑度和甜度感官审评得分与检测的理化成分进行皮尔逊线性相关分析。结果:确定影响厚滑度的主要物质成分组为茶多酚和咖啡因,影响甜度的主要物质成分组为茶多酚和茶黄素;通过通用全局优化算法建立熟普“成分-感官品质得分”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可以对普洱感官品质得分客观评价。结论:基于数学模型建立了基于感官品质的普洱熟茶分类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物质成分标准和数字化标识标签。
  • 蒋 雁,于连洋,孔凡华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1): 24-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生育酚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过皂化、提取、浓缩后,上机测定。色谱条件:C30色谱柱(250 mm×4.6 mm,3μm),柱温20℃,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94 nm。结果:δ,γ,β,α-生育酚在1.00~60.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沙棘果油中δ,γ,β,α-生育酚和生育酚总和的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45%、1.52%、4.20%、2.22%、1.78%,均小于5%,表明方法精密度高。沙棘果油中δ,γ,β,α-生育酚和生育酚总和含量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67%~102.08%、94.21%~103.11%、92.42%~102.30%、97.01%~104.22%、94.03%~102.89%,RSD均小于5%,表明方法添加回收率高,相对标准偏差小。结论:试验建立的方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以准确定量植物油中生育酚的含量。采集市售18种植物油,以α-生育酚当量进行品质评价,结果显示,沙棘果油最优,葵花籽油次之。
  • 消费与流通
  • 王 禹,许世卫,王盛威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1): 29-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粮食作为人类生存、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农产品,是实现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中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背后,是粮食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本研究的目的是不断优化中国的粮食消费结构,建立科学、合理、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方法:从粮食直接消费(口粮消费)、粮食间接消费(饲用消费、工业消费、种子消费和损耗)两方面,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中国粮食消费的现状及变化趋势,梳理了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粮食消费面临的问题。结果:我国粮食消费缺乏整体布局和权威口径的预测信息发布;在极端情况下,粮食保障的最后一公里面临着诸多挑战,粮食消费环节浪费依然严重。结论:建议应加强粮食消费整体布局,加强粮食消费监测与预测信息发布,加强数字化流通网络建设,继续提高节约粮食的公共意识。
  • 王佳友,徐 扬,方 伟,张 磊,王 茵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1): 33-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2013—2020年广东居民加工食品消费及其营养素摄入状况。方法:数据来源于《广东统计年鉴》,通过该年鉴采用的二相抽样和多阶段抽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整理广东居民加工食品人均量,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将加工食品消费量转换为营养素摄入量,选取和健康息息相关的热量、三大宏量营养素以及2个微量营养素进行分析。结果:2013—2020年,广东居民加工食品人均消费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变化趋势,其中,食用植物油、蔬菜制品、乳制品和水果制品人均消费量均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而蛋制品和糖果制品人均消费量则出现下降的趋势。广东居民加工食品消费相关的热量、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和胆固醇摄入量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上升趋势,城乡居民营养素摄入量差距不断缩小。除脂肪供能比以外,广东居民加工食品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摄入量均不到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参考标准的10%。结论:加工食品未能很好地为居民膳食营养提供有益的摄入成分,需要对广东居民的膳食问题进行精准化指导。
  • 营养功能评价
  • 李钰茹,梁加越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1): 38-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各种茶饮的咖啡因和维生素C含量,并研究其作用差异。方法:选用龙井茶、铁观音、滇红茶和白毫银针4种茶叶样品为主要研究样本,通过分光光度法比较各种茶叶的咖啡因含量,并采用2,6-二氯靛酚法将茶叶的维生素C和标准抗坏血酸水平进行了含量比对。结果:咖啡因含量最高的为白毫银针,咖啡因含量最低者为杭州龙井,铁观音和滇红茶的咖啡因含量属于中等水平。龙井维生素C含量最高,而滇红茶中维生素C含量却较低,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维生素C含量远不及绿茶,白茶维生素C含量也极低。结论:咖啡因含量主要与茶树中多酚类物质的转化程度,以及茶叶原生部位有关,茶中结合咖啡因的含量可作为评价茶树中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及其原料的老嫩程度的辅助工具;茶中维生素C可成为评价茶叶质量的一项关键指标,维生素C含量越高,代表茶叶质量愈好。
  • 张宝军,张 磊,王健英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1): 42-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对杜仲叶的营养价值与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预测分析。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杜仲叶化合物和对应的潜在靶点。基于STRING 数据库、DAVID数据库和 KEGG Pathway数据库分别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分析、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及信号通路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找出潜在的重要化合物,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筛选得到槲皮素、山奈酚、芦丁、桃叶珊瑚苷、牻牛儿醇等5个重要的活性营养成分,10个潜在关键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杜仲叶可能是通过肿瘤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膀胱癌信号通路等多个代谢途径发挥其营养功能。结论:运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杜仲叶潜在关键靶点及信号通路的筛选确认,为系统阐述其作用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 罗 艳,黄权新,蔡 捷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1): 49-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综述牡蛎酶解产物的种类、生物活性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牡蛎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查询近年来牡蛎的相关研究资料和报道,进行整理归纳总结。结果:牡蛎酶解产物主要有氨基酸、牡蛎多糖及牡蛎多肽,其生物活性包括调节免疫、抗氧化、降血糖、降血压、抗衰老、抗肿瘤、促进伤口愈合等药理作用。结论:牡蛎酶解产物丰富,且具有较广泛的生物活性,在食品、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医药、日用化妆品以及新型饲料添加剂等领域开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营养与健康
  • 高 倩,朴美子,陈芊汝,刘英华,刘昕琦,徐 庆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1): 54-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动物负重力竭游泳实验,研究中链甘油三酯(MCTs)联合复合乳酸菌的抗疲劳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蒸馏水)、模型组(蒸馏水)、MCT组(MCTs 0.05 mL)、复合乳酸菌组(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1:1,1×109 CFU)、MCT+复合乳酸菌组(MCTs 0.05 mL+复合菌1×109 CFU)和阳性对照组(葡萄糖112.5 mg),除空白组外均进行6 w负重游泳。测定力竭游泳时间、血清代谢产物、糖原储存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各组小鼠体重在干预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MCT+复合乳酸菌组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显著增加(P<0.05);肝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加(P<0.01);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血清中乳酸、尿素氮、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中链甘油三酯和复合乳酸菌联合具有潜在的抗疲劳作用。
  • 李 进,许华山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1): 6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产后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1年12月在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50例首次诊断为产后抑郁症的患者和同期收集的50例正常产后女性为研究对象。产后抑郁症的诊断依据为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将得分>13分的女性记为病例组。采用自制问卷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信息,包括年龄、文化水平、职业、家庭收入情况、睡眠情况及体育活动情况等。收集2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产后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女性血清维生素D水平和IL-6水平的差异,分析产后抑郁症的可能危险因素,以及维生素D与产后抑郁症的相关性。结果:2组研究对象年龄、文化水平、职业、家庭月收入间无差异(P>0.05),而患有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存在睡眠障碍者更多,且更规律体育锻炼更缺乏(P<0.05)。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女性血清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5.03±4.38)vs(32.04±5.21)ng/mL,P<0.05],而血清IL-6水平高于对照组[(23.31±5.03)vs (19.03±4.92) pg/mL,P<0.05],血清高IL-6水平、低维生素D水平为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且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产后抑郁症呈负相关,IL-6水平与产后抑郁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维生素D水平和IL-6水平与产后抑郁症相关,孕产期女性应多关注维生素D营养状况,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避免机体处于炎症状态,以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 秦妮娜,于庆涛,孟 妍,梁争艳,胡珍珍,马志花,陈立勇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1): 64-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综述当前流行病学中营养和饮食与炎症性肠病发病、缓解和治疗之间的研究证据,强调饮食和营养在炎症性肠病病程中的重要性,为炎症性肠病患者膳食指南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使用系统文献检索的方法,以炎症性肠病、饮食和营养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PubMed检索相应文献,针对营养与饮食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作以综述。结果: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关联;微量营养素缺乏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较为常见;部分多酚类植物化学物可作为炎症性肠病的辅助治疗手段;针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特殊设计的饮食计划的实施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结论:饮食和营养是炎症性肠病患者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营养支持和饮食干预可能成为炎症性肠病的潜在治疗策略。
  • 膳食营养调查
  • 邢新新,牛 然,赖建强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1): 7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母乳是高度复杂和物种特异性的复合物,对于婴儿有着营养和免疫的重要作用。母乳成分和分泌量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通过文献回顾综合分析母乳成分和泌乳量随时间、产妇特征、婴儿性别等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其生理机制,以指导孕产妇高效的母乳喂养、改善母亲营养和健康、提高乳汁分泌量及优化母乳成分从而更好地维护婴儿健康。
  • 郭丽敏,许云仙,陈筱青,章 晔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1): 78-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状况、骨代谢指标及喂养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4月—2022年8月出生的100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早产儿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重、体长、头围间无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低出生体重儿给予常规鼻饲间歇喂养,观察组低出生体重儿根据情况给予个体化营养支持。比较2组低出生体重儿干预前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降钙素(OC)、碱性磷酸酶(ALP)和钙水平变化差异,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经营养干预后,2组低出生体重儿血清营养指标和骨代谢水平均较干预前增高(P<0.05),且观察组低出生体重儿血清ALB、PA、RBP、OC、ALP水平的增高水平高于对照组低出生体重儿,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低出生体重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干预方式可改善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状况和骨代谢指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临床实际中,可对低出生体重儿给予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方式,以促进其营养吸收,改善骨代谢,促进生长发育。
  • 杨绍臻,底建辉,梁俊霞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1): 8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白蛋白静滴在早产儿中应用及对其喂养耐受情况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资料,将符合研究条件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2组均适当给予外周静脉营养,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早期微量肠内母乳喂养,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人血白蛋白。统计患儿喂养耐受及并发症发生率,收集患儿喂养前、喂养14 d后患儿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等实验室检测结果和血清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等营养指标检测水平,并观察患儿头围、身长、体质量增长情况。结果:2组喂养耐受率均达到80%以上,其中研究组(89.19%)稍高于对照组(81.40%),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研究组发生率(10.81%)低于对照组(30.23%)(P<0.05)。喂养14 d后患儿BUN、ALP水平升高、TBIL降低,但研究组BUN、ALP水平高于对照组,TBIL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TF、ALB、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头围、身长增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体质量增长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给予早产儿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白蛋白治疗,患儿喂养耐受情况较好,同时有助于改善患儿机体微循环,有效预防喂养相关并发症,对进一步改善患儿营养状态,增强体质量有显著效果。
  • 何云霞,黄久浪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1): 86-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早产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探索活性维生素D补充对早产儿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7月—2021年12月出生的80例28~37 w早产儿和80例同期出生的足月儿为研究对象,留取脐带血检测血清骨钙素(OC)、25羟维生素D3[25(OH)D3]、碱性磷酸酶(ALP)、钙和磷水平,80例早产儿予以维生素D补充,于出生28 d后复查血清25(OH)D3、OC、ALP、钙和磷水平。分析早产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28 d后早产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变化和骨代谢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早产儿胎龄更短,剖宫产比例更高,且婴儿体重、身高、头围更小。早产儿血清25(OH)D3平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率也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32/80 vs 12/80,P<0.05)。活性维生素D补充可显著提高早产儿血清25(OH)D3、OC及ALP。结论:早产儿体格发育不良,维生素D缺乏率较高,活性维生素D补充可改善骨代谢指标,进而促进早产儿骨骼发育,临床应多关注早产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时足量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