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31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5-09-28
  

  • 全选
    |
    专题论坛
  • 石劢 曹乐乐 徐晓光 董静 黄雪丰 刘帅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 31(9): 5-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不同营养方案在慢阻肺合并肌少症患者诊疗中的执行情况及其对肺功能和骨骼肌质量及功能等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159例慢阻肺合并肌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口服营养补充(试验A组)、高脂高蛋白天然饮食(试验B组)和高能量均衡饮食(标准对照C组),三组均配合呼吸及躯体运动康复训练,微信打卡强化随访,比较三种营养治疗方案的执行情况,肺功能、体重、BMI、骨骼肌、SMI、握力等变化情况。结果:A组和B组在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达标占比方面优于C组。营养治疗2周后,A组和B组的能量达标占比分别为(86.84±2.37)%、(87.56±2.74)%,高于C组(77.48±6.34)%,A组和B组的蛋白质达标占比分别为(93.01±3.98)%、(95.85±4.82)%,高于C组(76.46±5.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71.48,F=243.306,P均<0.001)。营养治疗4周,三组患者的能量摄入均达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和B组的蛋白质达标占比分别为(101.65±5.25)%、(101.98±7.00)%,高于C组(92.84±3.6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H=67.455,P<0.001)。营养治疗8周后,三组的SMI、BMI、握力均有提升。A组和B组的SMI增幅(0.47±0.26、0.41±0.21,kg/m2)、BMI增幅(0.60±1.33、0.72±1.24,kg/m2)、握力增幅(11.25±2.32、10.68±2.31,kg)明显高于C组(分别为0.21±0.16、0.49±0.23、5.08±1.28),P值均<0.05。A组和B组的FVC增幅(0.62±0.13、0.81±0.24,L)、FEV1增幅(0.40±0.10、0.67±0.15,L)均高于C组(0.38±0.15、0.26±0.07,L),P值均<0.05。B组CAT评分的降幅较A组和C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41.714,P<0.001)。Pearson相关显示,FVC增幅、FEV1增幅、CAT评分降幅、握力增幅与SMI(r分别为0.423、0.334、0.435、0.542)和四肢肌肉(0.425、0.334、0.440、0.558)变化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口服营养补充和高脂高蛋白方案的执行情况较好,对改善肺功能、骨骼肌质量及功能有良好的疗效,适用于慢阻肺合并肌少症患者。
  • 李培磊 朱正方 王启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 31(9): 13-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 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策略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演变及未来趋势。方法 : 检索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核心数据集中收录的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策略研究 1996—2025 年已发表的英文论著和综述,并利用 CiteSpace 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 分析共纳入来自 109 个国家 605 个机构共计 1 993 篇文献,其中美国和中国的贡献最为突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策略的研究发文量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医疗机构 Maastricht University 在该领域贡献最多。共有 981 名作者参与该领域的研究,其中 Schols Annemie M W J、Wouters EFM 等在该领域内展现出了极高的研究活跃度。关键词分析表明,探究COPD 营养策略的基础病理机制、制定营养评估体系和深入临床实践优化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精准营养支持、多靶点多学科综合干预、新技术融合是该领域研究前沿。结论 : COPD 营养策略研究活跃,但国家间合作及研究成果转化仍有待提高。未来,应继续深化精准营养理念,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加强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肠道微生态学等前沿技术与临床医学的融合。

  • 奚晨阳, 董艳青, 王 静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 31(9): 2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 探讨膳食硝酸盐摄入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运动耐量及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 选取唐山市人民医院 2022 年 1 月—2024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COPD 患者 164 例,将硝酸盐含量<76. 8 mg/d 纳入低摄入组(n=84 ),将硝酸盐含量≥76. 8 mg/d 纳入高摄入组 (n=80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运动耐量、肺功能,对患者的运动耐量及肺功能进行亚组分析 (运动耐量、肺功能良好组为 A 组;运动耐量不佳、肺功能良好组或运动耐量良好、肺功能不佳组为 B 组;运动耐量、肺功能均不佳组为 C 组),比较蔬菜硝酸盐、非蔬菜硝酸盐以及总膳食硝酸盐的摄入情况。结果 : 高摄入组患者 6MWT 高于低摄入组,mMRC 级别低于低摄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高摄入组患者 FEV1、FVC、FEV1/FVC 高于低摄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A 组患者蔬菜硝酸盐、总膳食硝酸盐摄入量高于 B、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非蔬菜摄入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3 组患者蔬菜硝酸盐摄入量显著高于非蔬菜摄入量。结论 : 较高的膳食硝酸盐摄入量有助于 COPD 患者提升运动耐量及肺功能,COPD 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蔬菜摄入量。
  • 食品工业
  • 吴非 张仁堂 高琳 孙欣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 31(9): 27-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 从人体氢气的来源、氢气对各类疾病的防治作用以及常见的富氢产品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功能性富氢食品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 通过知网、Web of Science、万方等数据库检索关键词,查阅有关氢气医学及富氢产品的国内外文献,筛选出其中 40 篇文章进行文献综述。结果 : 氢气所具有的选择性抗氧化能力在医学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对于一些人体常见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富氢水作为富氢健康食品的代表,阐述其制备工艺和氢气含量检测方法。结论 : 氢气作为医学领域的新型治疗气体,对人体常见疾病具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以富氢水为代表的富氢健康食品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未来富氢健康食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关致敏, 王一诺, 石 英, 高美玲, 宋美佳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 31(9): 32-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 得到大同黄花菜多糖超声协助的最优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方法 :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 Box-Behnken 响应面试验对黄花菜多糖的超声协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木瓜蛋白酶法对黄花菜粗多糖除蛋白,再对纯化后的黄花菜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 : 黄花菜粗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5 g/mL、超声波功率 186 W、提取时间 44 min、提取温度 60 °C,该条件下黄花菜粗多糖实际得率为 6. 57%,预测得率为 6. 72%。木瓜蛋白酶法对黄花菜粗多糖的蛋白去除率为 55. 93%。纯化后的黄花菜多糖对 ABTS + ·、DPPH·清除能力和亚铁离子总还原能力 (FRAP) 均与多糖溶液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当黄花菜多糖质量浓度为 3. 0 mg/mL时,对 ABTS + ·、DPPH·清除率分别为 24. 72% 和 40. 46%,FRAP 值为 0. 104 6 FeSO 4 mmol/L。结论 : 本研究可为大同黄花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消费与流通
  • 林嘉琪 魏燕超 汪江华 赵海燕 郭波莉 张影全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 31(9): 4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了解不同人群抄手消费习惯及品质要求,以期面向消费者构建抄手皮感官评价方法。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居住地区人群抄手消费习惯及品质要求,根据调查结果筛选抄手皮感官评价要素,依据消费者对不同要素的关注度占比赋分。结果:消费者对抄手食用品质的关注要素集中在馅料味道(70.23%)和抄手皮口感(67.56%)。在制作抄手时,90.57%的消费者选择从市场购买抄手皮,不同人群对抄手皮品质需求存在差异。消费者对生抄手皮的厚度、软硬度、色泽关注较高,色泽更倾向于乳黄/微黄;对熟抄手皮的爽滑性、色泽、软硬度、弹性关注较高,色泽也更倾向于乳黄/微黄。结论:生抄手皮各要素赋分依次为“色泽”20分、“厚度”25分、“软硬度”25分、“是否粘连”15分、“韧性”15分;熟抄手皮各要素赋分依次为“色泽”20分、“表观状态”15分、“爽滑性”25分、“软硬度”20分、“弹性”15分、“粘牙程度”5分、“耐泡性”10分。
  • 褚怡冰 赵秀文 杨艳 李福瑄 钟凯 阮光锋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 31(9): 47-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我国居民对糖的认知水平、态度及消费行为,为科学减糖相关消费者教育提供策略参考。方法:通过网络随机抽样方法,收集全国范围内3172份答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以19-39岁人群为主,75.35%接受过高等教育。46.42%(1473/3172)不了解BMI,79.22%(2513/3172)不了解糖摄入建议限值,甜味配料识别错误率较高。58.10%(1843/3172)的受访者对糖态度积极。66.83%(2120/3171)的受访者有控糖行为,认为应当控制预包装食品、甜味菜肴、果蔬来源糖的受访者分别占比71.25%(2260/3172)、57.94%(1838/3172)、33.73%(1070/3172),而实际通过相应渠道控糖的受访者分别占比52.08%(1652/3172)、7.03%(223/3172)、7.35%(233/3172)。结论:我国消费者糖相关知识掌握不足,控糖行为存在一定盲目性,忽视了烹饪减糖的重要性。建议持续扩大推广健康理念的科普宣教,促进烹饪行为改变,并通过标签标识教育开展行为干预以达到科学减糖的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