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食物安全
    李佳乐 张斌 贺子康 虞国平 周国民 张建华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3): 19-26.
    目的:海南省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正在逐步推进,封关运作后将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
    内自由的政策制度,关于税收、入境、贸易及投资等方面的政策将发生改变,零关税制度、免签入境、极简审批等
    政策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程度的同时,对于农产品的质量、贸易和监管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
    应对封关后带来的变化。方法:本文从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的背景出发,分析了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监管带来的
    影响。结果:研究发现封关运作会对海南省农产品的贸易、质量安全以及追溯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结论:针对现
    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政策,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政策建议,以期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力度,更好地应
    对海南省自由贸易港封关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的影响。
  • 食物安全
    谭亚男 , 陆 阳 , 胡月恒 , 刘云龙 , 刘忠莹 , 王 鑫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2): 21-25.
    目的:比较中国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等不同国际组织及国家或地区的橄榄油产品标准,食
    品重金属限量及农药残留等通用安全标准的异同。方法:收集并整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以及欧盟、日本等不同国
    际组织及国家或地区的橄榄油相关法规和标准等规定,比较不同的橄榄油法规和标准的重点内容。结果:中国橄榄
    油食品重金属限量方面监管的项目和限量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同国际组织及国家或地区根据本国现状,制定
    了相应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倍硫磷、吡丙醚、噻嗪酮等部分农药残留可以作为中国橄榄油
    农残的风险点进行关注,为完善我国橄榄油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法规标准、规范橄榄油进出口行业提供参考依据。
  • 食物安全
    杨鑫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10): 10-16.
    目的:2022年一号文件要求强化粮食安全教育,将消费者社会责任纳入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 义。方法:利用文献调查、概念比较研究、理论分析、政策文本梳理等方法,分析了消费者粮食安全责任的概念、 作用机制以及强化路径。结果:消费者粮食安全社会责任的内涵为“在食物消费全周期中,消费者应自觉遵守一系 列社会共识和准则,使自身消费行为最小化对食物系统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的破坏”,其对食物系统转型具 有不可替代性、广泛性和长期性,涵盖了生态环境保护、市场秩序维护、食物扶贫与捐赠、食物营养健康与食品安 全治理等方面。结论:强化消费者粮食安全社会责任有利于缓解粮食安全供给社会成本的非平等承担、改善食物分 配不均衡,主要路径包括健全法律政策、开展食物教育、降低实践成本、构建量化指标与监测体系等。
  • 食物安全
    潘映秋 洪亮 卢启寰 李兆奎 夏慧丽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09): 12-15.
    目的:比较并筛选基于PCR技术的铁皮石斛成分鉴定的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引物。 方法:选取1组专利报道和2组文献报道的铁皮石斛特异性PCR鉴定引物,优化其退火温度,比较其特异性和灵敏度,筛选出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引物。 结果:3组引物的扩增能力、特异性和灵敏度均存在差异,其中1组以铁皮石斛ITS2区为靶标、引入错配碱基的双阻滞铁皮石斛成分鉴定引物,具有最佳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论:通过比较3组铁皮石斛特异性PCR引物,优选出1组铁皮石斛成分鉴定引物,为铁皮石斛成分及其产制品的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 食物安全
    白浩宇,王 琛,刘 芳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08): 5-10.
    目的:通过研究食品安全监管感知对乳制品网购意愿的影响,探究提升消费者乳制品网购意愿的路径。方法:基于消费者安全监管感知视角,构建消费者网购偏好作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消费者乳制品网购意愿的影响路径。结果:消费者偏好的中介效应显著;信任感知间接正向显著影响乳制品网购意愿,维权难度感知间接负向显著影响乳制品网购意愿。结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了解和信任程度可提升网购乳制品消费意愿,维权难度感知等可抑制乳制品的网购行为。
  • 食物安全
    李瑞琴 于安芬 许文艳 徐瑞 徐美蓉 焦洁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07): 10-14.
    目的:了解戈壁设施蔬菜铅、镉、总汞和总砷污染物状况,并评估健康风险,为保障戈壁设施蔬菜绿色生产和食用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产基地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2020年在甘肃省河西走廊戈壁设施蔬菜产区采集蔬菜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蔬菜样品中铅、镉、总汞和总砷含量,根据 GB 2762—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评价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采用目标风险系数法评估摄入蔬菜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结果:共采集141份蔬菜样品,铅、镉和砷含量的中值分别为0.005、0.002、0.007mg/kg,总汞含量均低于检出限。戈壁设施蔬菜铅、镉和总砷含量均未超标,检出率分别为 4.26%、23.40% 、87.23%。蔬菜重金属污染指数均低于0.6,属于清洁水平。通过膳食途径摄入蔬菜中的重金属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总砷、铅、镉,不同种类蔬菜的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黄瓜、辣椒、番茄;儿童、中老年和青壮年摄入蔬菜中重金属的风险依次递减。结论:戈壁设施蔬菜中铅、镉、总汞和总砷的含量均未超标,通过膳食途径摄入戈壁设施蔬菜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低。
  • 食物安全
    贺子康,张 斌,张宇航,虞国平,周国民,张建华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05): 5-10.
    目的:三亚市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存在生产主体参与意愿低、质量安全意识薄弱;农产品销售渠道复杂、监管难度大;监管力量较为薄弱、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构建三亚市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方法:通过实地调研法了解和掌握三亚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确定农产品质量追溯目录,综合分析三亚市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的需求。结果:针对相关问题,对消费方、监管方、生产方等都设计了质量追溯涉及的内容,构建了三亚市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结构,明确设计质量追溯的方案。结论:提出了设立追溯体系统一建设标准和法律法规的约束,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服务水平;引进技术人才,补充和完善人员培训;建立协会伙伴关系和绩效评价体系与奖惩机制,同时加强群众监督;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服务体系、质量保障体系、组织实施体系和监管体系等保障机制,为三亚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食物安全
    鲁 宁,陈鹏飞,王宏伟,杨韵龙,刘荣志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03): 11-15.
    目的:围绕发展战略、科技研发、产业发展、营养健康等领域解读大食物观,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大食物观的具体内涵及实现路径。方法:借助文献研究,梳理“大食物观”的内涵演变,剖析“大食物观”的内在要义。结果:粮食安全是大食物观的坚实保障,营养健康是大食物观的现实需求,生态文明是大食物观的客观要求。结论:贯彻大食物观要求我们在保障农产品数量安全的同时,既要满足民众对质量的期待,也要实现生态友好的环境价值。
  • 食物安全
    耿安静,杨 慧,廖若昕,王 旭,陈 岩,王富华,曾坤宏,邓作茂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03): 16-22.
    目的:研究GB 2763标准中菜心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有助于明确菜心产品的合格性与安全性,更方便指引菜心的安全生产与市场监管,保障菜心质量安全。方法:首先对GB 2763—2021中菜心最大农药残留现状进行了总体分析,又根据农药用途分别做了详细解析。再对GB 2763—2021和GB 2763—2019进行比对分析。结果:GB 2763—2021标准中关于菜心的共有128种农药、128项最大残留限量(其中临时限量40项),涉及到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杀线虫剂和熏蒸剂。另外,豁免最大残留限量的农药种类共计44种,全部为生物制剂。与GB 2763—2019相比,新增农药53种、新增农药残留限量53个(增加64.6%),包括除草剂16种(增加8倍)、杀虫剂18种(增加26.5%)、杀菌剂12种(增加3倍)、杀螨剂10种(增加5倍)、1种杀线虫剂(增加1倍)、1种熏蒸剂(全新增)。6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发生变化(2种变松、3种变严、1种改为正式限量),11种农药的检测方法发生变化(主要是增加检测方法种类)。豁免最大残留限量的农药种类无变化。结论:新标准对菜心的质量安全要求更加严格。生产者应按标生产,尽量优先选择符合国家登记规定的、豁免最大残留限量的农药,而尽量避免施用标准限量值低、难分解、易残留、毒性大的农药。经营者和管理者应注意监测超范围施用的农药,科研工作者应积极完善标准体系。
  • 食物安全
    陈 潇,吕涵阳,曹 佩,丁 颢,邵 懿,田 静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01): 11-17.
    目的:总结再制干酪法典标准工作情况及主要争议,对比不同国家或地区再制干酪产品标准重点内容的异同,探讨我国再制干酪类产品标准质量提升的方向。方法:对国际食品法典再制干酪产品标准修订、制定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相关讨论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收集和整理国际食品法典以及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或地区再制干酪产品相关法规和标准等管理规定,比较不同再制干酪产品法规和标准的重点内容。结果: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曾尝试修订和制定再制干酪类产品法典标准,但最终因对标准范围、产品定义、成分和理化指标要求等核心内容分歧过多而停止。不同国家和地区管理部门根据本国现状和需求等,制定了覆盖不同类型再制干酪类产品,规定了不同成分和指标要求的产品标准,标准管理思路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我国标准需要充分考虑我国市售再制干酪产品的类型和特点,优先关注标准范围、产品分类和定义等核心内容的更新和完善,不断提高标准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行业应在符合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消费者需求积极提升产品品质,探索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最终达到保护消费者健康,推动我国再制干酪相关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目的。
  • 食物安全
    李 晶,崔 程,张 秋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1): 11-14.
    目的:探讨建设体系化、模块化、专业化、交互性强、开放共享的虚拟仿真线上云平台。方法:从国内目前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虚拟应急演练现状分析着手,引出了开发虚拟现实线上云平台的必要性,依托虚拟现实(VR)、多媒体、人机交互和网络通信等技术,分析云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和技术指标。结果:详细阐述了云平台的总体方案设计和逻辑架构,对平台的意义、应用与推广做出总结。结论:云平台有利于推进虚拟现实技术与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深度融合,拓展应急演练的形式、广度和深度。
  • 食物安全
    李菲菲,刘洪宇,迟海林,姜 岩,崔永泉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9): 15-19.
    目的:产品技术要求作为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一部分,不仅反映产品生产质量控制的信息,也是衔接注册与监管的重要纽带。方法:为促进提升审评效率和节约审评资源,本研究以2018—2020年保健食品延续注册审评意见数据为依托,首次对新《保健食品注册与管理办法》实施以来产品技术要求审评发补意见进行梳理汇总,对排名前10位的常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重点分析,并详细阐释了补正要求。结果与结论:本研究为申请人提供借鉴参考和帮助提高申报材料质量,并对相关部门提出建议,为更新保健食品技术审评要点、完善审评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 食物安全
    李佳洁,彭亚拉,唐晓纯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8): 5-12.
    目的:构建农村儿童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框架,保护农村儿童食品安全,促进儿童健康。方法:基于文献调研和课题组实地调研结果,综述了农村儿童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主体参与现状与问题,基于跨界治理理念从政府、市场、社会、学校、监护人五大主体明确了共治儿童食品安全的着力点和重点。结果:构建了基于多维子目标的农村儿童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框架,分别建立了以遏制不安全食品为目标、以提供安全优质食品供给为目标、以保障校园食品安全为目标、以提高儿童食品安全素养为目标的4个社会共治分体系,并进一步讨论了每个分体系下政府、市场、社会、学校、监护人五大主体之间开展跨部门、跨边界、跨公私的共治合作路径和实现机制。结论:本研究为构建我国农村儿童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提供了宏观框架,梳理了共治主体之间在不同共治体系下的合作机制,可助力提升农村儿童食品安全治理成效、保障农村儿童身体健康。
  • 食物安全
    彭玉玲,李凯茜,徐学娴,周 鹏,杨 莉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8): 13-20.
    目的:探究粮食安全研究发展趋势。方法:利用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数据库对2001—2020年间发布的全球粮食安全研究相关数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确定该领域研究的定量特征、定性特征、时空特征、学术协作、研究热点。运用空间分析技术,确定作者的地理分布模式,研究学术成果与各国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自2001年以来,与粮食安全有关的文献数量不断增加,粮食科学与技术是本研究中最常用的学科类别之一,《Food Control》是该领域最活跃的期刊之一,Lal R是粮食安全研究中最多产的作者之一。经数据统计,美国是独立发表和合作发表粮食安全相关文献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科学院(ACAD)贡献了数量最多的独立发表和合作发表的文献。“气候变化”“农业”“沙门氏菌”“风险评估”“持续性”“中国”“营养”等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关键词。结论:该研究为揭示全球粮食安全的研究趋势提供了一种创新方法,对未来粮食安全领域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食物安全
    邵阳阳,张丙春,李大鹏,董燕婕,范丽霞,孙晨曦,王 磊,赵善仓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7): 7-9.
    目的:评估山东省小麦重金属污染风险,为山东小麦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山东省10个地市采集300份小麦样品,测试小麦中铅(Pb)、镉(Cd)、铬(Cr)、砷(As)、汞(Hg)、镍(Ni)和铜(Cu)7项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靶标危害系数法评估小麦中重金属对人体的非致癌健康风险。结果:采集的小麦样品中7项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0.7,综合污染指数为0.459,靶标危害系数小于1。结论:山东省小麦样品除少数受Pb、Cr、Hg污染外,其余均可安全食用。
  • 食物安全
    李 晶,杨爱民,张 秋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7): 10-15.
    目的:改进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效果,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方法:从国内外应急演练建模系统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食品安全领域应急演练及应急演练动态建模方面的不足,利用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微服务架构等技术手段,构建云端食品安全应急演练建模引擎系统。结果:阐述了动态建模引擎系统设计的主要分层框架及业务流程,并对系统设计方案的后续研究进行了探讨与总结。结论:本研究有助于实现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演练从虚拟到真实、从孤立到联动的动态应急演练。
  • 食物安全
    隋振宇,曲佳明,张爱君,吴丹,李佐静,房军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4): 19-22.
    目的:针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存在的问题,从事件调查、医疗救治、危害控制3个关键环节进行相关技术研究,建立应急处置模型,并对处置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结合我国各辖区实际情况,采用二轮调查问卷研究;通过各专家提出的主要三层级指标和评价方法制作调查问卷,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结果,指导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果评估标准的构建。结果:通过第一轮专家们的建议确定了多个指标,并以此制定了调查问卷。第二轮共收集了来自10个省、市单位的211份有效问卷,通过分析结果确定了部分可用指标。结论:本研究取得的共识性指标可作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果评估标准体系的评价指标,重要性得分的中位数将作为体系的权重得分,并对未取得共识的指标也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可作为评估标准体系的补充指标。
  • 食物安全
    唐洪涛,夏蕊,迟蕾,刘锐,李咏富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4): 28-32.
    目的:评价γ射线对赭曲霉毒素A降解的影响和辐射分解产物的特性。方法:对甲醇水溶液中的赭曲霉毒素A(OTA)进行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结果:γ射线能有效地降解水溶液中的OTA,并可以检测出4种主要的辐解产物。在4 kGy的辐照剂量下,OTA(200 ng/mL)的辐照降解效率可达90%。一种辐解产物毒性低于OTA,其余产物均无毒性记录。 OTA可影响小鼠的生长状态,如体重增加和食物利用率,OTA的辐射降解产物大多不产生影响。本研究中,OTA可破坏小鼠血小板和淋巴细胞,增加小鼠血清AST、GLU、BUN,降低LDH。小鼠的某些内脏可被OTA破坏,如肝、肾、肺等,但OTA辐解产物对所有脏器均无影响。结论:OTA对小鼠有毒性作用,OTA降解的辐解产物无明显毒性作用。
  • 食物安全
    薛文凯,柳正元,杨开良,高俊峰,段 劼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3): 15-21.
    目的:通过分析CNKI和WOS数据库中有关农产品质量追溯的文献,总结国内外农产品追溯研究情况,为农产品及其他产品的追溯研究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联合国对农产品的定义,结合我国特有农产品种类,检索CNKI和WOS两个数据库中的农产品质量追溯文献,使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外农产品追溯发展历程、主要研究机构、研究国家、主要作者、发表期刊、追溯技术等进行分析。结果:我国农产品质量追溯研究发文量远超国外,且发展较快;虽然发文量中国居世界第一,但影响力不如国外,而个人影响力较高;国内外农产品质量追溯研究对象及追溯技术不尽相同;国内农产品质量追溯研究多从产品源头正向追溯,而国外多注重从产品本身开展逆向追溯研究。结论:应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追溯研究整体水平,关注国际先进农产品追溯研究机构,扩展可追溯研究农产品种类,大力研发高水平可追溯技术。
  • 食物安全
    刘海华,刘伟安,朱莹,陈松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2): 29-32.
    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执法监管亟待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推行“云上监管”,实现监管信息化、可视化、智慧化。本研究综述了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的发展状况,针对近年来各地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存在的平台标准规范不统一、专业信息化服务缺失、发展动力机制尚未形成、数据共享应用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 食物安全
    刘芳,王盼娣,熊小娟,张小波,吴刚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1): 5-9.
    目的:2019年以来,人造肉技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种人造肉制品抢占餐饮市场标志着这项技术可能迎来一个转折点,逐步进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方法:综述了植物蛋白肉和细胞培养肉两种类型的人造肉在技术层面的发展现状,探讨了人造肉的食用安全性和生物安全性以及监管框架,展望了人造肉的市场和消费者接受度。结果:人造肉是肉类生产领域中的一种新模式和新方向,将减少食品工业对传统农业的依赖性,有助于缓解人类日益增长的营养需求和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结论:本综述将有助于促进人造肉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并促进其产品市场在有安全保障的基础上稳步发展。
  • 食物安全
    王瑶,卢佳希,胡贻椿,王睿,吴文璇,毛德倩,陈竞,李卫东,杨丽琛,李敏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01): 10-16.
    目的:研究转Cry1Ab-ma基因玉米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方法:初断乳Wistar大鼠140只,随机分为7组:转基因玉米高中低3个剂量组(60%、30%、15%)、亲本玉米高中低3个剂量组(60%、30%、15%)以及1个常规基础饲料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动物2只1笼喂养,自由进食饮水,连续观察90 d。每周称量饲料量及大鼠体重,在试验中、末期采集大鼠尿液和血液进行尿常规、血常规和血生化分析。实验末期称重脏器并计算脏器体重比,最后对大鼠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实验末期称重脏器并计算脏器体重比,最后对大鼠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90 d的实验期内,各组大鼠均未发现中毒死亡情况。转基因玉米组个别评价指标虽与亲本玉米对照组或常规基础饲料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但指标水平在文献报道正常范围和历史对照范围内,且均未发现有生物学意义的改变。各受检脏器未见与受试物相关的病理改变。结论:现有实验结果不能证实转Cry1Ab-ma基因玉米对大鼠有亚慢性毒性作用。
  • 食物安全
    田明,方荣,黎海涛,王鲁峰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 27(11): 5-9.
    东盟地区与我国地理位置相近,文化和饮食习惯相似,尤其是东盟健康补充剂的早期科学理论源于我国传统中药养生的理念。作为优质食品和健康养生产业的国际增长中心,东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优化健康补充剂的管理。为了完善我国保健食品法律法规及管理措施,本文对东盟健康补充剂的管理进行分析,为我国的保健食品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 食物安全
    元延芳,张瑞,赵忠学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 27(11): 10-13.
    总结了美国FDA食品检查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加快完善食品检查制度顶层设计、加强职业化食品检查员队伍建设、创新智能检查方式、重视监管科学发展等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检查制度。
  • 食物安全
    吴静娜,杨秀娟,韦璐阳,吴 凤,李今朝,张莉娟,罗义灿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 27(12): 10-13.
    环境激素类污染物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风险因子之一。为了解我国葡萄中的环境激素污染现状,文章综述了葡萄中邻苯二甲酸酯、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重金属类污染物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我国葡萄中的环境激素污染目前处于低风险状态,建议开展环境激素污染在农作物中的迁移、积累、转化机理研究、完善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限量值以及开展多种环境激素共存下的联合风险研究。
  • 食物安全
    纪琦琪,韩 领,夏晓洋,向 霞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 27(12): 14-17.
    对国内外铝中毒及减缓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降低及控制铝毒性的深入研究及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 食物安全
    朱莹,邓玉,刘海华,陈松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 27(10): 20-24.
    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已经纳入一类立法计划,修订草案也向社会广泛征求了意见。针对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的制度安排和具体规定,仍然存在一些关键点需要论证探讨。从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的视角,重点阐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的主要目的,探讨分析修订草案的主要变化及争议,提出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的对策建议。
  • 食物安全
    李羽翡,芮文君,傅雷,李羽翠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 27(07): 12-16.
    目的:掌握兰州市主城区餐饮食品卫生状况,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应监督、监测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57家餐饮单位餐饮凉拌菜、炝拌菜、熟肉制品、冷加工糕点、鲜榨果汁、沙拉果盘、动物性水产品、餐饮器具、器皿等共计418个样品,进行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检测,并利用生物梅里埃全自动鉴定系统对菌种进行分析。结果:312份食品样品合格率为90.06%,大肠菌群检出率6.41%、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0.96%、李斯特氏菌检出率1.60%、沙门氏菌检出率0.64%、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0.32%,未检出志贺氏菌。106份餐饮器具总检出率为5.66%,其中,李斯特氏菌、大肠菌群分别占0.94%、4.72%。结论:本检测结果可指导食品监管部门提高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 食物安全
    刘贤钊,陈炎欢,李美珍,黄绮敏,孙红梅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 27(07): 17-20.
    分析了菲律宾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介绍了食品的定义和分类、监管机构和主要职责、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食品标签的法规与标准要求及标示内容、辐照食品、转基因食品标签的特殊要求等。
  • 食物安全
    房军,张晓,吴丹,程立,隋振宇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 27(06): 23-26.
    目的: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的结果,为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日常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食品安全事件(故)数量和应急处置工作重心等。结果: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员(样本)对于食品安全事件(故)和舆情事件的认知及理解有差异;市级层面比区(县)级更加关注预防预警,其表现出较强的风险预防意识,但在操作中仍缺乏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结论:通过建立纵向覆盖市县两级、横向连通内外部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标准化流程(SOP),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事件(故)监测平台以及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等方法,帮助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更加科学地应对食品安全事件(故),最大程度减少预案失灵现象。